• 73阅读
  • 0回复

刺激内需进口莫冷——继续扩大内需系列述评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2版(经济)
专栏:

刺激内需进口莫冷
——继续扩大内需系列述评之五
本报记者龚雯
进入1999年,“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呼声响彻外贸行业,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另一支点,进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排斥进口。适度增加进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于刺激内需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增加进口利于刺激内需
这些年,从日用消费品到高新技术设备,各种进口货在开放的中国已不再稀罕。统计显示,我国进口由1980年的195.5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1401.7亿美元,增长了6.2倍,年均增幅11.6%,在全球进口额中的位次也由第二十一位升至第十二位。
进口带给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供给角度看,正常条件下,进口规模越大,为国内市场提供的投资品供应就越多,有效弥补了国内投资品的不足并平抑其价格,从而促使实际投资规模的扩大。合理的消费品进口则可启动需求,让万千消费者欣然解囊。
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进口显著增长,不必要的重复引进和盲目进口得到有效控制,大大改善了总供给的质量。在能源、机械、电子、石化、冶金、纺织、邮电、交通等行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国内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了企业出口竞争力。去年,机电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总额比重已提高到45.6%,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使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装备的设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如通信业的程控交换机、移动通讯设备,电子业的彩管、数字通信、计算机、卫星通讯和化工业的50万吨级化肥厂、机械业的30万至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等等,从根本上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由此可见,一定的进口,有利于扩大内需。
进口不振亟待改变
然而,这几年,我国进口增速大大减缓。1996—1998年,3年内进口总额只增加了81亿美元,年均仅增2%,且增速逐年回落,去年还下降了1.5%,出现了9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滑,低于全球进口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速之间的差距也逐步拉大。相对于出口,自1990年起,除1992年为贸易逆差外,其他年份均有相当规模的顺差,1996年后顺差急剧增长,1997、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400多亿美元。
进口增长乏力,主要是转轨期的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进口减少。国内不同的税收和投资政策及其调整、进口管理体制不畅等因素也制约了进口增长。另外,近年各类走私空前泛滥,影响了正常渠道进口,从去年7月我国开展严打走私活动以来,一般贸易进口由降转升,全年进口上升了11.8%,这从反面说明走私对进口存在严重冲击。
进口不振而产生的巨额贸易顺差,加剧了贸易摩擦,影响了双边经贸关系,令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被动,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以此为口实趁机逼压我方,这也对我国出口形成阻力。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进口是目前外贸发展的瓶颈,进口增长有待刺激。
出口要热进口莫冷
专家认为,1999年促进和抑制进口增长的因素同时存在。
从国内看,改革任务艰巨,短期内经济呈平稳增长,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较大,与进口有关的投资需求,不会在质和量上有大的突破,消费需求也只能在上年基础上有限增加。但市场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有所减弱,对人民币信心较前期增强,国家外汇管理也已作出积极改进,有利于进口的稳定发展。
从国际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扩大出口作为稳定或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国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主要商品价格下降,我主要贸易伙伴货币贬值,这对我国进口商来说是良好时机。国际投资仍将影响我国进口贸易格局,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会加快,在总进口中地位提升,加工贸易进口也有明显变化。
从进口与出口的关系看,不扩大进口就难以扩大出口在我国已成现实的矛盾,出口要热,进口莫冷。进口与出口及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广泛、密切、复杂的联系,一种外贸体制越能满足多样化的进口需求,就越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并使我国开放型经济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扩大进口,亟须有相应的对策,重点包括:深化进口体制改革,建立统一、透明、高效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关税政策和非关税措施,降低关税总水平,以适应国内对进口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高科技含量中间品的需求;抓紧制定新的进口发展战略,缓和与有关国家贸易不平衡的冲撞,营造和谐的出口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