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廿载亏损帽 一年就摘掉——焦作矿务局中马村矿扭亏增盈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2版(经济)
专栏:

廿载亏损帽
一年就摘掉
——焦作矿务局中马村矿扭亏增盈纪实
原怀东吴国庆翟永军
近年来,已有44年历史的河南省焦作矿务局中马村矿不断强化管理,勇于参与市场竞争,使老矿生机勃发,一举甩掉了20多年的亏损帽子,成为焦作矿务局的盈利大户。
中马村矿始建于1955年,由原苏联专家援建,建井之初就困难重重,直到1971年才简易投产,该矿多年来一直是焦作矿务局的亏损大户,仅1995年就亏损达1095万元。
1996年初,该矿新任领导班子借焦作矿务局“一年扭亏”的强劲东风,经过调查论证,提出了中马村矿实现一年扭亏的战略方针,使该矿经济迅速步入“快车道”,当年实现赢利624万元。第二年,该矿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仍实现赢利320多万元。去年,全国煤炭市场十分严峻,该矿仍实现原煤产量49.3万吨,销售49.6万吨,是焦作矿务局产销形势最好的生产矿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矿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该矿矿长刘魁景如是说。为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新机制,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从1996年初开始,该矿就大胆进行内部改革,推行全方位目标管理,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干部作风等方面,制定出20多项、1300多条管理措施,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实行竞争上岗,共精减分流300多名职工,并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实行待岗再就业,使职工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改进分配方式,工资向采掘一线倾斜,拉大一线与二线、三线的工资档次,使采掘工人月收入最高达到2000多元,是地面职工工资的4倍多。
1996年以前,中马村矿地区接替一直紧张,造成“大马拉小车”的被动局面。为此,这个矿首先对可采煤田进行合理安排,依靠科技优化巷道布置,减少无效进尺。1997年,这个矿完成开拓掘进进尺5119米,超计划45.6%,年末开拓煤量和准备煤量分别达1312.7万吨和847.4万吨,均超过国家规定,使产量由过去的20多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万吨左右,为实现煤炭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