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大墙母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3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社会视点

  “大墙母亲”
  本报记者吴兢
  大墙、电网里,本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然而,上海市东中学退休教师聂容却带着一片爱心坦然地走了进去,一走就是17年!她亲切的话语、温暖的身影,给那个曾经充满绝望的世界、给400多名特殊“学生”带来了阳光和母爱。
  这位72岁的可敬的老太太,55岁开始与大墙内的“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60岁如愿以偿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先后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30多项荣誉。
  在聂老师自己眼里,她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退休老教师:
  第一次在监狱作报告,面对黑压压一片泛着青光的光头,面对一道道呆滞而冰冷的目光,我和大家一样,感到了害怕和紧张。最初与犯人接触,他们板着脸不说话,让我觉得很尴尬。于是我告诉他们:“我这么大年纪了,没有必要来做什么官样文章。常来看看你们,没别的希望,就是希望你们能改好。”
  而在服刑人员眼里,聂老师是敬爱的“大墙母亲”!她待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
  “一次普通的探监,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
  去年深秋的一天,我专程赶到上海看望生病的聂老师。她身穿洗得有些发旧的烟色花毛衣,面容慈祥、目光亲切。正是这两道亲切的目光注视下,那些曾经沾染过血腥、曾经无视他人的存在的冰封的心灵,慢慢开始解冻、慢慢开始融化……
  聂老师说她与大墙“学生”之间是“不解之缘”!“我自己从来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探监,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
  那是1981年,聂老师还在上海市东中学任语文老师,还有一年就要光荣退休了。当时,她的一个学生小李“出事了”:犯盗窃罪被判一年半徒刑,在提篮桥监狱服刑。小李入狱,令聂老师非常着急。她很快买了学习用品去探监,鼓励小李踏实改造,重新做人。
  对聂老师来说,帮助自己的学生是一件分内事。她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探望,在监狱的服刑人员中却引起了很大反响。几天后,《文汇报》以“一次不寻常的探监”为题作了报道。也许在冥冥之中,命运就这样安排聂老师成为一位大墙的“亲善使者”。
  “时隔不久,江西省豫章监狱一个姓毛的服刑人员看到这篇报道后,给我来了一封信,向我倾诉他内心的痛苦……”
  守在爱人的病榻前,聂老师一笔一划给毛某回了信。没想到,这封信成了一封“救命信”。毛某在收到她的回信后,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罪行,从此踏实改造。在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聂老师始终“守”在毛某身边,鼓励他积极改造;还主动关心毛某的妻子和女儿。毛某因改造表现良好,被减刑提前回归社会。
  告别了三尺讲台,退休后的聂老师义无反顾走上了帮教之路。17年来,400多名服刑、劳教人员成为聂老师的特殊“学生”。她给大墙内的人们,带去社会的关心和亲人的期待;她给他们送来了希望和信心。她的谈心,常常成为“学生”们新生的转折点;她的特殊礼物,从亲手织就的毛衣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屡屡让她的“学生们”感到温暖的母爱。
  “能给他们以帮助,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1994年8月1日,聂老师收到了一名女犯送给她的一份“大礼”:有生以来,这名女犯写的第一封信!这封信虽然全文只有182个字,但一笔一划书写得十分端正、认真。
  这名女犯,是一名安徽籍的农村妇女。她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她双腿瘫痪,又是个文盲,很长时间情绪低落,脸上从无一丝笑容。
  对这样一名身心皆残的妇女,聂老师对症下药、双管齐下:一方面关心她的身体健康,一方面鼓励她学习文化!终于有一天,这名女犯对苦口婆心的聂老师露出了笑容。由于她积极配合治疗,加强锻炼,可以站起来走动了。1995年,她被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
  对失足者,聂老师是老师、是母亲,为他们指明正确的人生航向;对失足者的亲属,她同样是朋友,是他们的心理医生。聂老师说:“能给他们以帮助,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服刑人员杨某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儿子犯罪,让这位老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杨父自觉低人一等,除了上班,几乎和外界断了往来。可心里的委屈又向谁倾诉呢?
  在提篮桥监狱,杨某激动地告诉记者:“聂老师以博大的爱关心着我的家庭。她经常给我父母打电话、写信,还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用她无私的爱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5年来,她帮助他们面对现实,共同帮助我走好改造的每一步路。”
  提起聂老师,许多失足者的亲属和失足者一样,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感激。聂老师患胆结石住院,提篮桥监狱老残组的41个犯人特意买了41支康乃馨,托管教干部送给她;聂老师这次患肠癌住院手术,狱中来信雪片般飞来;而好几位犯人家长,四处打听到她住院的地方,专程赶去医院看望……
  “这些通信、这些影集,都是我的宝贝”
  翻看与特殊学生们合影的影集,重读一沓沓与特殊学生们的通信,手抚一件件特殊礼物,这是聂老师最快乐的事情。她对记者说:“这些影集、这些通信,都是我的宝贝。”
  那些地址模糊不清、信纸新旧不一的大墙来信,共1785封,来自19个省市,上面写满了特殊学生们内心的困惑,也写满他们新生的喜悦。而聂老师的回信,更是多达1800余封,字字句句都是她的心血凝成。平均每四天,她便要给大墙内的“孩子们”写一封信。
  聂老师并不喜欢照相,但她却拥有五六本影集。那里面,是她和她的特殊“学生”们共同编织的一个美好世界。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聂老师都如数家珍。
  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对新人手捧喜酒,幸福地把聂老师拥在当中。那位新郎曾是聂老师的特殊“学生”,正是聂老师的帮助令他对生活重新树立了信心。在结婚典礼上,他与妻子的第一杯酒,便敬给了他敬爱的聂老师。
  时光,在聂老师做“大墙母亲”的这17年中,一点一滴地流逝。为了这一声声“老师”和“母亲”,聂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常人很难做到的。
  经济并不宽裕的她,连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节余的钱都用于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帮教对象。
  如今,步入高龄的聂老师疾病缠身:颈椎病、关节炎,近期又因肠癌动了手术。身患绝症,聂老师并不绝望和消沉。她带病坚持帮教工作,还时常拿自己为实例向大墙内做说服工作。她说:“生命的价值不等于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赚钱的多少,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活着,只要能闪光,哪怕只是一瞬即逝,也是值得的。”
  聂老师平凡又不平凡的生命,确实是闪闪发光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