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使人年轻的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3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代表影集

  使人年轻的事业
  本报记者杨雪梅
  臧龙光,男,59岁,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北京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采访臧龙光必须守时,他的时间早已被划分成不同的时段,提前预支了。有一个时段打乱了,会影响到后面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原则,因为有太多的工作等待着他去完成。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需要拿出相当的时间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参加各种各样的评议会。臧龙光的本职工作是负责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既要认真备课,又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考卷,费神费力,但他从未耽误过一节课,人大的会议也能全程参加。臧龙光担负的其他社会工作也非常多,都是推都推不掉的。他是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多少年了,他把所有的节假日都搭进去了,哪一样工作都做到尽心尽力。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7年又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收获可谓丰厚。
  常年这么忙,臧龙光并没有变老,好像还越来越年轻、精力越来越充沛,好多人说还可以再给他加担子。臧龙光自己说:“我所从事的事业是使人年轻的事业,心永远是年轻的。”在任市十届人大代表期间,臧龙光提交的议案、批评建议就有80多件,多数问题市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都及时地予以解决。去年在北京市人大五次会议前一天,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接受代表询问,他向市政管委反映劲松西街北口近100米路段由于没有路灯,冬天夜长,晚上黑咕隆咚,车辆行人来往十分不便,建议安装路灯。在他反映后三天,家里人打电话告诉他,北口的路灯已经安完了。等会议一闭幕,臧龙光直奔劲松西街北口去看,果然有几盏新的路灯已经安装好了。
  臧龙光说,民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点滴的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令人欣慰的是老百姓行使民主权利和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明显,以前大家办什么事情或出点事儿,最先想到的是有没有熟人、托一托关系、认识哪个当官儿的,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向法律寻求支持。“要个说法”、“打官司”已经深入老百姓的观念中。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在人大代表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言也越来越踊跃。代表们提交的议案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精,而政府对于议案的重视程度也一年比一年明显,这似乎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怎样当好人大代表,并不是个人的事情,因为我是代表选我的选民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作一名好代表意味着可以为老百姓多解决一点困难,为国家多提一个好建议,无论如何这都是非常值得付出身心的事业。”臧龙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