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迅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广东中山市信息农业考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5
第1版(要闻)
专栏:

迅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广东中山市信息农业考略
本报记者郑荣来
中山市,一个伟大先行者的诞生地。驱车在平直宽阔的公路上,孙逸仙的形象,便不时在眼前闪现:开放的眼光,前瞻的意识,冲破传统束缚的勇敢,追赶时代潮流的执著——前驱者的风范,让中山人领略了整整一个世纪。翠亨村,留下了他亲手栽种的一棵树,也留下了他那让世人振聋发聩的声音:“现在的时代,我们的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来挽救”。
悠悠历史,如今又载着中山人,走近一个新世纪。
这些年来,这个鱼米之乡,又成为塘鱼的主产区,每年有十几万吨的鱼虾外销;此外每年还有十几万吨香蕉、十几万吨蔬菜和数量可观的花卉苗木,供应外地市场。中山人尽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着实过上了小康人家的殷实生活。
丁丑戊寅之年,中山人日渐感到,周边市场渐次饱和,农产品日趋难卖。于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中山人心中逐渐成熟——大力发展信息农业。
前年仲春,中山市农委主办的农业信息网,与农业部的信息网联通;一些农民准备购买电脑,用新的手段获取所需的信息;市政府研究制订扶持措施,决定给每个购买电脑的农户资助3000元。上上下下,想到一起了。
农民梁全福,一个瘦削高挑儿的年轻人,10年前承包8分地,两年后承包25亩,开始种香蕉,办养鸡场,每年利润20多万元。4年前承包90亩鱼塘,放养鲈鱼、鲶鱼、鲫鱼和桂花鱼。前年他同时又开始搞流通,即把自产和本地农民生产的水产品,运到外地销售。但渐渐地,他面临了一个新问题——产品多了,但哪里需要,哪里滞销,哪里价贱,哪里价高,他却不甚了了。他急需一个高参!
这年7月,中山市召开流通会议,一个信息带出一个决心、一个主意——他和妻子从中山市买回一台电脑,586型的,耗资1万多元。他初中文化,却决意学五笔字型输入法。每天夜里到三角镇上培训班,一连学了15天。去年5月15日,他的电脑上网联通,第一天就多卖了500多公斤鱼,因为少了中介,他多赚了500多元。不久,福州一位代理商,从网上认识了梁全福,千里迢迢而来,定期购买这里的水产品,每天空运750公斤生鱼到福州。几个月里,梁全福先后收到180多封要求他供货的来信,他如同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一下子神了起来。梁全福尝到了甜头,他把功劳归于电脑——它成了他名副其实的“高参”。
一石激起千层浪,敏锐的中山农民,纷纷购置电脑,踊跃上网。如今,全市已有130多户上了互联网,信息农业已在这里悄然兴起。
去年9月,中山市农委与电信局合作,对原网进行改造、充实、升级,并接入中国众多媒体通信网和国际互联网,运用文字、图片和音像等形式,免费向社会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目前已有18个镇(区)与市农业信息中心联了网。从网上得到信息后主动来购买农产品、水产品的迅速增多。原翠亨村镇养殖的白蚬,往年的销售地只限在汕头一带,去年在网上发布了供求信息后,福建一商人闻讯赶来,订购了1000吨,第一次为白蚬打开了在省外的销售大门。民众镇的香蕉信息上网后,吸引了新疆、河南、湖北、福建、广西等省区的60多个客户,纷纷前来购买。现代化的农产品营销方式、种养技术传授方式等,引导着越来越多的中山人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迅跑。
这一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浪涛,同时冲洗着各方人士的观念。
运用信息网,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竭尽全力,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困难,首先成为中山农业信息网站人员的一种职守。那六七位年轻大学生,整天守候在电脑跟前,随时向农民发布各种“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种养技术”、“综合科技”和“农业气象”等信息。一位果农的荔枝树生了虫害,通过电脑发出求教信息,网站马上帮他找到农业大学教授,列出治虫办法,果农由此得益。这些大学生感到,他们投身农业战线,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信息农业的形势,更改变了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领导思维和方式。中山市各级领导所担任着的角色,从观念到行为方式,都日渐发生着变化。做了20多年农业基层领导工作的市农委主任李俭忠说,不少地方曾经包办代替,政府自己办企业,亲自参与竞争,而中山市这些年做的,是引导,是扶持,是服务。这些年来,他们为发展信息农业作论证,给农民以政策导向,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在财政中安排专款建立基金,资助农民买电脑;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会,促进农业信息的交流;他还亲任会长,为他们撑腰做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几位农民到某地卖鱼被打,他便通过政府、公安进行交涉和干预。农民说,政府是他们的真正靠山。
中山人,在他们的先驱者之后,曲曲折折,历经百载。如今,他们终于融进时代潮流,走进中国先进农业的行列,为改变中国的贫弱地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世事悠悠,沧海桑田。孙先生,当欣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