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厂务公开之后——来自石家庄拖拉机厂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5
第1版(要闻)
专栏:

厂务公开之后
——来自石家庄拖拉机厂的报告
本报记者何伟
编者按:石家庄拖拉机厂实行厂务公开的报道读来令人振奋。厂务公开是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现实需要催生的,是搞好民主建设、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厂务公开的实质是监督,关键是落实,基本载体是职代会。由厂务公开而建立的民主生活是一所好学校,它能唤起群众的热情和敬业精神,能有效地制约和铲除腐败现象,促进民主决策机制的形成。石家庄拖拉机厂的做法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值得借鉴。
纷至沓来的取经者怎么也没想到,石家庄拖拉机厂的厂务公开,当初竟是被困境“逼”出来的。
出人意外的效益
作为全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石家庄拖拉机厂1994年累计亏损达8000万元。工人们忘不了,那年春节,全厂是怎样靠借款挨过来的。
石拖亏在哪里?“诊断”的结果,原因有很多,如市场滑坡、政企不分、负担沉重……但石拖还找到一个易被忽视的原因:管理混乱,违法违纪案件一个接一个发生。一位厂长,暗设小金库,截留、挪用公款50余万元。基建处12名干部,一次就被政法部门抓走4名。先后有7名干部被检察院起诉、3人被判刑。这些干部利用手中之权变着法儿“捞”。那时的石拖,厂区荒草丛生,堆积锈蚀的产品压得工人喘不过气来,470多人愤然离厂,其中业务骨干占240名,那副破败相真让人揪心。
如何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厂领导陷入了沉思。一个万人企业,纵使厂长有三头六臂也难扭转乾坤。优秀的企业家,汇集的是集体的智慧,凝结的是群众的创造。“我们选择厂务公开作为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廉政建设的突破口。”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新一届厂领导班子打开了厂务公开的闸门。
4年后的今天,重新站立起来的石拖给人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中兴”史:当年实现扭亏,全公司各项费用降低了8700多万元。企业发展一年一大步,先后兼并严重亏损的石家庄汽车制造公司、柴油机厂、轻工机械厂、钢圈厂,组成固定资产17.6亿元,职工1.2万人的河北支柱性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异常残酷的去年,小拖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公开的实质是监督
厂务公开的实质是监督。应该“公开”什么?群众最关心啥,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大的企业难点、热点是啥,就公开啥。根据这个原则,石拖公开的内容由少到多、由浅到深,逐步形成“十公开”: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公开;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公开;业务招待使用费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公开;企业领导廉洁自律情况公开;住房分配公开;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奖金分配公开;物资供应公开;企业劳动用工情况公开;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事宜,如农转非指标公开等。
作为“十公开”落实的保障,石拖尝试了四种运行措施,以防走过场、假公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业务部门具体承办,纪检监察、工会组织协调,职工参与的运行机制,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坚持每半年开好一次职代会,厂务公开的许多内容必须经过职代会;每季度举行厂情发布会,向职工代表通报落实厂务公开的情况,接受职工监督;随时利用公开栏、厂报、电视,公开群众关心的内容。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是职代会。
“实行厂务公开之前,工厂的事好像跟咱不沾边,现在咱心里有数了,说话管用了,气儿也顺了,责任心更强了。”工人当中有这种感受的何止房建勇一人。旧沙库改造,请施工队须花数万元,工人们听说后,捋起袖子自己干,一锤一锤砸碎了十道钢筋水泥墙,在场的大学实习生感慨不已:“如果工人把厂子的事都当成自家的事,国有企业就好办了。”据匡算,近两年,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820余条,增加经济效益785万元。“职工的觉悟不比我们低。”党委书记刘立柱体会颇深。那是荡气回肠的难忘一幕。1994年,石拖的“老总”把企业濒临破产的实情向全厂职工“公开”了,竟引起意外的效果。沸腾的誓师大会上,一个十来岁的职工子弟,把1000多元买小电脑的积蓄捐到厂长手里,说是支持石拖二次创业。谷厂长泣不成声,职工们也落了泪,很快职工就集资2500万元。石拖厂的大门窄小、破旧,厂领导拟投50万元扩建。在厂情发布会上,职工代表提出,工厂还处在困难中,应把财力集中到生产上,扩建大门的计划便取消了。
厂务公开像一座桥,有了它,不少难点迎刃而解。石拖每年对外采购物资总额达9亿多元,占制造成本的90%。公开前,有的采购人员“暗箱操作”,损公肥私,群众意见很大。物资供应公开后,采购成本明显下降,不到两年节省支出8000万元。
职工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公开是服“良药”,但吃起来有苦有甜。“怕丢权不愿搞,怕麻烦不想搞”,不少干部有抵触。有的认为这是新的形式主义,不会救活厂子;有的担心职工素质不高,公开了事反倒不好办;也有的怕公开,一公开会“露出马脚”。可是,不搞公开,企业没有出路,厂领导坚持厂务公开的决心不容动摇。
供应科有位办事员私自吃了人家的回扣,本来不想交公,可又怕被公开出来,思想斗争之后还是交给了纪委。一星期后,举报信来了。他事后说,感谢公开的制度,把我从错误的边缘拉了回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公开”实施以来,石拖没有发现贪污、受贿、吃回扣的干部。至今,总厂9位厂级领导全部骑车上下班,无一人住超标房,无一人用公款装修住房,赢得了职工的一片称赞。
厂务公开对眼下搞活国企有多大的“疗效”?让我们听听方方面面的回答:最先尝到甜头的厂领导言之凿凿:这项制度不仅给职工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挽救了一批干部。
企业党委的收获更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党委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监事会如何发挥作用?石拖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企业,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要把党建工作寓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之中,使国有企业固有的优势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中淋漓发挥。
工人们则在这里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使依靠工人阶级搞活企业的号召,变成每位职工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厂务公开的推广,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佳音。石家庄工交系统实行“公开”后,到政府上访的人明显减少,大量矛盾、疙瘩在厂务的“公开”中化解了。作为变革时代的“稳定剂”,政府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经验。
积极倡导这一经验的石家庄市委书记陈来立说:让职工知厂情、监厂事、参厂政,是职工真正当家作主的新形式。企业越是困难,越要依靠群众。实践证明,这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的好方法。
截至今年3月,石家庄市731家国有企业全部推行了厂务公开,比较规范的达60%。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全省国企推行石拖的经验,并强调因企制宜、实事求是,不许不公开,更不许假公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