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促销又“促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促销又“促消”
万兴
我国农用车的年销量为200万辆左右,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一辆四轮农用车市场售价在1.1万元左右,但领牌照需交各种费用高达8000至1万元。用农民的话说,这是“买马钱少配鞍钱多”。农民往往考虑到配不起“鞍”,只好不去买“马”。“配鞍”直接影响了“买马”。江苏金蛙农用车厂年销四轮农用车6000辆,他们通过市场调查获悉:如果把四轮车缴费降为三轮车标准,即只交300元左右,那么年销售量可以增加到几十万辆。显然,消费限制松动,市场才可能启动。
类似的情况城里也存在。一辆桑塔纳在上海至常州跑个来回,所付的这“费”那“费”不少于300元;在上海的一些大商厦地下停车场,有的每小时收费高达20元。城里的私车主抱怨说:这轿车可真是“买得起,用不起”。本来,繁杂的购车手续已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今车到手了,消费者还要为使用它背上包袱,人们不免感叹:既然用不起它,何必去买它!消费限制过度,人们势必压缩消费。
限制消费现象还不少。过去,消费之所以受到限制,说到底还是供人消费的东西太少,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这样。当年,农村只有牛和马,谁家也没有“摩托”和汽车,城里的情况要好一点,但也很难找到哪个私人有小汽车。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短缺变成了剩余,买方市场取代了卖方市场。东西少了,限制消费情有可原;东西多了,则应松动限制,刺激和引导消费。
启动国内市场,人们常提到“促销”———促进销售,那是替卖方着想,让商品出手快一点,卖得畅一点,而忽视了另一个“促消”———促进消费。大家很少替买方想一想,使他们消费得方便一点,顺心一点,起码别背“买得起,用不起”之类的包袱。“促消”大有文章可做,例如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进行日用消费品和大型农机具分期付款的试点,还有制定租赁消费的有关法规等等。让我们从松动消费限制开始,促销又“促消”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