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陈美娥和南管音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陈美娥和南管音乐
世民
3月的最末一天,北京人在保利大厦国际剧院欣赏到了南管梨园戏。这个艺术品种是中国遗传下来的古老而精致的乐舞。乐舞的主创人就是台湾“汉唐乐府”的艺术总监陈美娥。
台湾南管即福建南音,十六世纪由闽南传入宝岛。“汉唐乐府”则成立于1983年,创立者陈美娥女士以此培养南管演奏演唱人才,发扬民族音乐的文化精神。他们既保存南管传统精华,又吸收宋元南戏遗响“梨园戏”,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应邀参加各种国际艺术节。1988年,他们在日本与中央民族乐团同台表演,1989年来到祖国大陆演出,颇得好评。
此次在京演出之前,陈美娥说,南管的音乐感情太饱满了,有时唱着唱着,觉得负担不起,有一种轻舟载不动的感觉。这种感觉沉重而美满。
至于陈美娥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感觉,这不得不从她的浪迹天涯的经历说起。陈美娥出生在高雄乡下一个戏班子里,父亲是一位琴师,姑姑是戏班里的名旦。陈美娥的母亲生了九个小孩,她是最小的九妹。家里生活困苦,父亲就把美娥过继给姑姑,所以她叫姑姑是妈妈。
妈妈十分疼爱她,但社会在转型,妈妈也渐渐失去谋生舞台,已经五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收起戏班,转型做“打拳卖药”的营生。小美娥也跟着浪迹天涯。12月的寒天,一家人在街上辛苦走唱。
妈妈把她寄托在朋友家里让她念书,可小美娥太思念妈妈了,她找到妈妈,但又被妈妈送回。不过美娥寻亲意志坚强,但每次又都被妈妈送回。直到有一次,她顶狂风暴雨又摸到妈妈的新址,她热切地敲门,里面的人推开木门,看见一个湿淋淋的小孩缩在那。妈妈认出她,放声大哭。
这样一再重演的寻亲记在陈美娥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就是她在演唱南管时,为何能深刻体味其中细腻的感情。她的坎坷成长过程让她心地柔软,也让她在每次演出中,于琵琶声中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