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给大地葱绿 还大海蔚蓝——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兴办绿色产业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7
第2版(经济)
专栏:

给大地葱绿
还大海蔚蓝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兴办绿色产业纪实
贾建舟卢振声
萦绕在科学家们头脑中的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化“腐朽”为“神奇”,利用海水及磷矿石、废渣作原料,生产出的却是磷铵、水泥等高附加值产品,创下了中国4个第一(盐石膏制硫酸,氨硫酸、水泥联产,无三废排放,同规模企业经济效益)和3个最低(磷氨硫酸、水泥、溴素成本)。现在,这个全国第一家利用磷铵生产的废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横跨化工、轻工、建材、水产养殖和科研设计等8个行业,辖有52个核算单位,拥有20亿元固定资产,跻身于全国化工企业十强,被科学家誉为中国“绿色化学”的样板。
目标,在于点“石”成“金”
卤水可以点豆腐,这一个小常识人所共识。然而,在无棣县沿海的大面积盐场,这东西却不讨人喜欢。因为它不仅有毒,而且影响盐的产量,污染环境。当时,刚刚被任命为县磷肥厂筹建负责人的冯怡生知道,这东西俗名盐石膏,学名硫酸钙,可以用来制造当时急需的硫酸。
于是,冯怡生背上石膏进了京。专家告诉他,盐石膏生产硫酸可行,但如果不联产水泥成本太高,而联产水泥技术尚未过关。冯怡生并没因此灰心,他说:“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此,他确定下了一个目标:点“石”成“金”,变废为宝。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冯怡生的性格。他们前后经过275次试验,攻克了60多道难关,终于取得了7500T/年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成功,并一次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冯怡生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想到了磷肥生产厂的大量废渣磷石膏。这东西污染环境和水源,占用土地,危害人类生存,全国每年排放2000多万吨。冯怡生认准这个课题做实验,很快又取得成功,解决了磷铵副产磷石膏堆存占地、污染环境的世界性难题。1987年,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他们又一鼓作气建成了我国第一套10000T/年料浆法磷铵配套硫酸联产水泥生产装置,改写了世界化工教科书。国家计委、化工部明白其中的潜在价值,很快批准该厂建立了3万吨磷铵、4万吨硫酸、6万吨水泥的国家级示范装置,即PSC装置。该联产装置把磷铵、硫酸、水泥三套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硫酸,利用硫酸制磷铵,再利用生产磷铵产生的废渣制硫酸,同时生产水泥。硫酸尾气回收后制取液体二氧化硫用于生产溴素,废水封闭循环利用,四种产品同时连体而生,有三种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成为世界首家实现“零”排放的绿色化工企业。
链条,向外不断延伸
鲁北企业集团的驻地无棣县面临大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海水。善于多向思维的董事长冯怡生没有被成功的喜悦所陶醉,他又在酝酿“一水多用”的产业链条:用海水搞水产养殖,浓缩的海水先用来提溴,生产溴化钠、溴化镁、氢溴酸等系列产品,再用来晒盐,其副产品石膏用来制硫酸,硫酸再用于生产磷铵……
冯怡生在创业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难于言表,但百折不挠的努力使他好梦成真,“一水多用”终于成为现实。记者在该企业绘制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清晰地看到,从海里提取的海水,最终变成了水产品和附加值很高的化工产品,无废渣、废气、废水排入大气和海洋———真正成了一条高效率、高产出、低成本的绿色环保产业链,其经济、环保、社会三效益令人瞠目。
两条生产链,托起了鲁北集团的绿色化学产业。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称赞道,这家企业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作出了先导性贡献。
专利,形成无形资产
冯怡生带领鲁北集团全体职工经过20年辛勤耕耘,取得了32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12项发明专利创造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等5个“中国第一”。冯怡生认为,这些成果不属于本企业,更不属于个人,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让其施惠于人类。于是,冯怡生用所取得的专利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资本运营。
技术转让,不可盲目,需讲究效益,慎之又慎。为此,该集团经国家经贸委批准,专门创办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高新技术攻关部和建材化工设计院,并配套建有化工、建材、轻工、水产、电子等6个研究所和6个中试基地,配备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26人,中高级专业人员382人,与30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联系,形成了科研设计、应用开发、推广服务成龙配套的开放推广体系。
先进的技术成果是资本,也是商品,应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出口,让社会广泛应用,以达到技术扩张的目的,造福社会。鲁西化工集团也是一家著名的化肥生产企业,企业效益年年增长。但面对市场,他们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就引进鲁北集团的技术专利,1997年11月新装置已经投产。宁夏固原地区有丰富的天然石膏资源,鲁北企业集团便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当地建立了固原广夏鲁北化工有限公司。据了解,至今这家集团已经与陕西、贵州等地30多个单位达成了技术转让意向,还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签订了技术出口转让协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