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想象的美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12版(周未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想象的美丽
张雨生
一位大学教师,在黑板上点了个粉笔点,问学生:“这是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是粉笔点。”再问:“还是什么?”便没有人回答。显然,大学生们都认为,第一个同学的回答是“标准答案”,除了它,不可能再是什么。可是,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式,问幼儿园的孩子们,回答却丰富得多:“是雪花”,“是爆米花”,“是天上的星星”,“是熊猫的眼睛”……孩子们的脑子里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框住他们的想象。他们的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但却是自由的,美丽的。
如果将上述两个场面摄制成娱乐节目,作为观众,你认为哪一个节目更有娱乐性,更受看呢?不管别人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孩子们的回答最可爱——尽管这较之大学生的回答离实际远得多。
我产生上述想法,是因读了尚德琪的文章《话说“不知道”》(见本报3月26日第十一版)。尚文指出,一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考”各位嘉宾和现场观众,有的人明明答不出,却在那里想象,猜测,不肯干脆说“不知道”。他感叹:“对于不知道的东西,说一声‘不知道’,需要勇气。”批评由此引申到加强学习,改变“不知道”的现状,这是有道理的。不过,单就电视节目而言,我以为尚可商榷。
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类似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把大众化的娱乐节目与大学里的课堂教学等同视之,显然是不相宜的。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不在于提出一个问题,再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不同的人,依据自己的经历和素养,给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不知道,不说“不知道”,而是展开想象,说出自以为是的答案。在想象和说出中,会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表情,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幼稚无知;有的十分自信,有的过于懊丧;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痛心疾首……唯有这些表情,才能构成节目的娱乐性。回答者想象不出,主持人还会适当地启发他,观众会不断催促他,为他着急、使劲。如果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干脆说“不知道”,这个娱乐节目不是太死板,太单调了吗?
就是课堂教学,全都采用“标准答案”的办法是否好,有识者已提出异议。“不回答是零分,答错了肯定还是零分,甚至是负分。”这个道理已为大学生和中学生所熟记,但是否好呢,也是值得怀疑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提倡想象,甚至扼杀想象,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如何让孩子们保持丰富的想象力,以至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倒是教育应该研究的。
不知道而止于不知道,不会有想象。不知道而不甘心止于不知道,才会有想象。既然是不知道的想象,当然很难与实际相符,甚至差得很远。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想象是美丽的。
想象的美丽在于,想象生着翅膀,能飞进人们所能想得出的任何境地,见到人们所能想得出的任何物什,幻化出人们所能想得出的任何世界,而不在于这境地、这物什、这世界离实际有多远。人类想上天,但凭借什么上天?中国人望着天上的云,想象着飞行物应该像云,于是描绘出腾云驾雾。外国人坐地毯,想象着飞行物应该像地毯,于是编造出乘毯飞行。还有人望着天空的鸟,想象人类被羽化,生出飞行的翅膀。诸如此类的想象,与实际飞行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在人类没有飞上天之前,谁也不知道。如今面对实际了,找到“标准答案”了,会有人回过头去嘲笑腾云驾雾、乘毯飞行、羽化生翅的想象吗?相反,人们都觉得当初的想象是很美的。飞行的想象是飞行的启蒙。没有飞行的想象,人类不会飞上天空。
智能的最佳境界是人类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但是,想象在没有成为新的现实之前,仅仅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幻想,幻想不可能都切合实际,但却是扑灭不得的,轻视不得的。借助想象,未知的东西才能被创造出来,社会才能前进。
圣人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指做人应该诚实。在诸多的问题上,诸多的环境中,当然应该采取这种诚实的态度。我在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不宜以此指责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并旁及了一点儿教育的得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