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渗透情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3
第12版(周未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渗透情感
丁亚平
二十世纪从一开始就被人视作一个“世界主义”的时代。由西方译介社科与文艺名著,自严复、林琴南等人始,不胫而走,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五四时期,国内的杂志报纸纷纷发表西洋作品和评论文章,人们在竞相追逐西方文化艺术思想的浪头时,也不能不追问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守护并弘扬自身崇仰的民族艺术与文化思想精神。经过一个世纪无止无尽充满活力的选择与探索,不断用现在时展开叙述的中国文化艺术,处世纪之末,无疑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充满各种话语、各种声音汇合交锋的力场中,相互发问、询唤、对话,上下爬梳,左右采撷,共同展露艺术文化发展的本相与奥秘。
一切从经验和智慧的观点出发,展呈并追问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自在真实,排除表面化因素,在不断接近本质的途程中探索并表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概貌,属于当下文化与艺术研究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文化艺术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孙家正作序、李源潮主审、曲润海和孙维学共同任总主编的十卷“中国文化艺术丛书”,由文化部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各有专长、积学有余的各门类专家学者分别撰写,追述历史,贯穿古今,言简意赅,是十分耐读的关于中国文化艺术历史发展与现状的权威性的总结之作。整套丛书分《中国文化法规·机构》、《中国音乐》、《中国美术》、《中国舞蹈》、《中国戏曲》、《中国文学》、《中国建筑》、《中国话剧》、《中国电影·电视》、《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等,颇见思索安排的功夫,让广大读者(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读者)循径而入,一览中国文化艺术的整体面貌,了解中国文化艺术各类专门知识,整体把握其个别阶段性特性与发展趋势。
人们由这套丛书不难看到,中国文化艺术远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它是开放的,处在变化之中的,发展的,也就是说,它的现在时是开放的,它的过去时也不是保守的。中国文化艺术,汲取人类文明与文化艺术菁华,蕴涵各种不同的文化冲动的话语主体依照各自的方式去发展,历史记忆与建构创新、物质性与精神性、商业话语与审美法则、社会经济体制与个体精神结构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各种关系交织、重叠中,我们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勇敢地面对自己,使各个不同的交流与对话的主体休戚与共地结合在一起,使各个不同的社会文化话语主体相互接近起来融汇起来,使不同的时代经验主体相互张望,使面对自身而又相互倾听的各个不同的生命存在不断发问、思考、寻求,从而容纳长久以来我们民族文化艺术最饱满的情感与思想。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处于一个创造的时代,总结中国文化艺术,叙述社会文化体制的转型特征,梳理各门类艺术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融汇与对话,回到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中来,朝这个方向做一些整理、叙述和探索,就尤显必需与紧要。我相信,只要为这样的情感所渗透,只要这样的表达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觉没有泯没,就会使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面目一新,让人确确实实把握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整体面貌,领悟中国文化艺术魅力所在,给读者带来无法释说的真实的感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