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迎接海洋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6
第8版(视点·民族大家庭)
专栏:视点(十八)

  迎接海洋世纪
  梁彩恒
  编者按: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资源的宝库和环境的重要调节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依赖海洋。本期“视点”,对海洋国土、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等问题作了一些扼要的介绍,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读者来认识和了解迄今我们还比较陌生的海洋,从而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地球仪在急速转动,蓝色连成一片,绿色或褐色点缀其间。相对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而言,横亘着高山大川的陆地,不过是或大或小的浮筏!人们常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可是,对这片浩瀚无际的海洋,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海洋:新的国土疆界
  根据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1.09亿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为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据此,我国领海和内水面积约37万至38万平方公里,加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另外,作为先驱投资者,我国在太平洋上获得1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这样,我国国土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下,赋予国土的新含义。
  从地理角度讲,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濒临西太平洋,东面和南面为海洋环抱,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18000公里,还有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渤海是我国半封闭的内海。黄海在渤海的外侧,位于中韩朝共有的大陆架上,沿岸盐业发达。东海岛屿星罗棋布,重要的有澎湖列岛、舟山群岛、台湾岛和钓鱼岛等;沿岸重要城市有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基隆、高雄等,港口贸易源远流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较为完整的深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人称“第二个中东”。
  资源:待开发的宝库
  这片辽阔的“蓝色国土”,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资源。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其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资源;海底的油气资源约占世界油气资源总量的45%,目前的开采量约占全球开采量的30%;90%的动物蛋白质存在海中,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来自海产品。此外,海水蕴藏着巨大的再生能源,海底则埋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这正是海洋魅力之所在,是世界各国自60年代以来争相开展的“蓝色圈地运动”的奥秘所在,也是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海洋的主要原因。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分别说来有如下几大类:
  海洋空间资源:它是指海床、海洋水底、底土、水面及上覆空间的总称,和土地资源一样,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进行海洋开发的载体。
  海岛资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无人居住的岛礁也能划得领海和毗邻区。
  海洋生物资源:我国已鉴定的海洋生物种类有2万多种,海产鱼类1500种以上,产量较大的达200多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丰富的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据初步预测,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矿种65种,矿床835个,大型矿床130多个。
  我国还有1500多处沿海旅游景点,海水可利用来制盐及发展盐化工业,并可直接利用及淡化。此外,海水蕴藏着巨大的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温差能等。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陆地面积及人均占有资源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因此,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耕海:走进海洋时代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春秋时盐业生产已相当发达,西汉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到明朝则有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可以说,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海洋运输业在我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后来的中国疏远了海洋,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国海洋事业走上了曲折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海洋科研和管理机构,并对海洋进行综合规划。国家海洋局成立于1964年,随后,地方管理机构也相继成立,几经调整和完善,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加强,宏观管理能力有所提高。1991年,我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90年代我国海洋政策和工作纲要》,提出了我国海洋工作在90年代的指导思想。接着先后制定了《海洋技术政策》和《全国海洋开发规划》。1996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此外《全国海洋功能规划》也已完成。至此,我国对全国海洋开发的宏观调控和海洋综合管理的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海洋公益事业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由海洋观测站、海上遥感资源浮标、海上飞机及卫星遥感资料等涉及海面、海底及海上空、多种技术多种手段组成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络,这一监测网络常年对我国海域的海洋环境实施监测,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到各海区海洋预报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在海洋的资源调查和科学考察方面,我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至1986年,进行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并开展了海岸带综合开发试验。1988年至1992年,进行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海岛综合开发试验。70年代以来,我国还对大洋矿产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调查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圈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矿区30多万平方公里。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精确的海洋资源数据,为制定国家海洋综合开发管理政策、方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竞争:科技一马当先
  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可以说,现代海洋开发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成果,成为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80年代以来,美日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海洋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的战略。继1986年制定的《全球海洋科学规划》之后,美国又发表了《90年代海洋科技发展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来满足对海洋不断增长的需要,以便继续保持和增强它在海洋科技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也制定了《海洋开发推进计划》,提出以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
  据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司长倪岳峰介绍,目前我国涉海科研机构有109个,科研人员13000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较齐全的科研队伍,科研成果颇为显著。首先是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进展迅速,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在全国运行使用的各类淡化设备达千余台,形成了产值上亿元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我国从1984年开始进行南极及其周围海域调查,先后建立了长城、中山等南极科学考察站。另外,我国的海洋遥感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及海水养殖技术均取得重大进展。当前,我国正着力实施海洋高技术计划、海洋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兴海”计划。1996年我国政府制定的《“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开发、推广海洋农牧化技术、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提取技术和海水化学资源技术,培育海洋科技企业,力图使科技进步在海洋产业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从30%提高到50%。
  依靠科技进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但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迅猛,而且新兴海洋产业也逐渐形成了规模。1990年到1996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从444亿元增加到近3000亿元人民币,翻了近三番,平均每年递增约25%,大大高于全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各海洋产业中,传统的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海洋水产业1996年总产量达2012.9万吨,比1990年增长182%,其中捕捞增长126%,养殖增长370%;海洋水产业的产值1996年达1445.3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6%,是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柱。1997年,我国生产原盐2928.1万吨,沿海主要海港货物吞吐量达8.74亿吨,造船总吨位229万吨,均居世界前列。说到新兴产业,国家海洋局战略研究所副主任刘容子说:海洋新兴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是海洋油气业,到1997年底,我国已和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石油公司签订了131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近60亿美元,2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油气产量分别为1629万吨和40亿立方米。滨海旅游业也有所发展,1997年沿海景点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新兴产业潜力极大。
  随着海洋开发迅速展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已进入到一个全面认识、开发、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我国的海洋法规逐步完善,海洋国际合作全面开展,发挥了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课题:保护和开发并重
  海洋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宠儿。联合国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主题是“海洋———人类共同的遗产”。然而,我们是怎样继承和使用这笔“遗产”的呢?有关人士认为,当前最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海洋意识淡薄。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中说:“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作为一个安土重迁的民族,我们与土地肌肤相亲、休戚与共,却疏远而轻视了海洋。至今,重陆轻海的观念仍有很深的影响。在某高校最近的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不知道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在采访中,某些领导人大唱“山海经”,却把对海洋的开发和山区的扶贫同等看待。因此,宣传海洋文明,增强海洋意识,乃是当务之急。海洋意识应集中于一点,就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国,这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最高目标。
  ———海洋环境污染不容忽视。据初步估算,我国每年排入海中的污水和有害物质达80多亿吨,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海环境质量逐年退化,外海污染范围扩大,突发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洋自然生态受破坏加剧。
  ———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弱。我国涉海部门众多,“群龙闹海”,协调乏力,效率低下,执法队伍薄弱,执法设备落后,海上执法的海监船只老化严重,海上飞机非常少。据悉,建立一支统一的多功能的海上监测监视队伍正在酝酿中,这一队伍的建立,必将有助于缓解这个矛盾。
  问题是多方面的。人类在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能力后,也创造了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手段。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们面临的双重任务。我们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在分享海洋的恩惠时也要承担保护海洋的义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纪的希望。
  1996年,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了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
  让我们以宽广的胸襟,以智慧的头脑,以勤劳的双手,拥抱蔚蓝色的大海,迎接海洋的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