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友情难忘——孟加拉国纪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8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友情难忘
——孟加拉国纪行(上)
人民日报代表团
步出齐亚国际机场,已是午夜时分,而突然送到我们手中的一束束鲜花,让我们心头一热。人随花至,孟中人民友好协会秘书长席格特有力的双手,已经同我们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鲜花迎远朋,是我们对孟加拉国的第一印象。在访问港口城市吉大港市的一天多时间里,我们竟连续接受了5次献花。在兰加马蒂市,淳朴的山地少数民族小伙子送上的花束,还有蚂蚁在花蕾和绿叶中爬行……
人民日报代表团的到访,受到了孟加拉国政界、商界和新闻界的关注。一些有影响的英文、孟文报纸,连续报道了我们的访问活动,有的还配发了照片。在访问中,我们发现,在不少孟加拉国人身上,都有一份与中国的浓厚情缘。
1月下旬刚访问过中国的孟加拉国外长阿萨德告诉我们,他1957年第一次到中国时,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观摩了“五一”游行,“当时,我就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1997年,他又参加了香港回归仪式。阿萨德说,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取经,就曾到过孟加拉国。孟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一直很好。中国为孟加拉国在恒河上建了4座“友谊桥”,现在正筹划建设第五座;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达卡国际会议中心,总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将于2001年完工;中国去年在遭受特大洪灾的情况下,向孟加拉国提供了3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帮助孟水灾后重建家园。
邀请我们访孟的孟中人民友协,其成员大多到过中国,对中国来的客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友协主席阿明是一位银行家,我们在达卡访问两天,他抽出时间跟我们见面交谈了3次,努力地用他已有些生疏的汉语,叙述过去在华生活的经历,询问现在中国的变化。最后告别时,阿明笑着说:“跟你们在一起,我的汉语水平又提高了。”友协秘书长席格特一直陪同我们访问,今年56岁的他从事孟中友协工作已经20多年。他介绍说,友协开展的活动非常丰富,几乎每年都派代表团访问中国,或组织有关中国的研讨会、图片展等。他向我们描述了山东一家杂技团访问孟加拉国引起轰动的盛况:“杂技团在达卡体育场连演了3天,每天都吸引两万名观众。”据了解,除人民友协外,孟加拉国还有两个孟中友协。他们都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孟中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出达卡30余公里,我们来到一家中孟合资企业参观采访。1997年,一位叫马建、来自浙江温州的私营业主,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与几位孟加拉国商人合作开办了这家专门生产编织袋的企业,为当地提供了300多个就业机会。这家公司现在是孟加拉国内唯一能生产水泥包装袋的企业,公司股票在达卡证券交易所上市,每股价格已从去年的10塔卡上升到今年的25塔卡。这家企业正在筹划增资扩建,将日产能力由5万只提高到10万只。
据孟国家投资管理局介绍,中国在孟投资项目达到46个。“但这个数字还不能令人特别鼓舞”,投资局官员表示,在重视学习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时,还要进一步努力吸引中国企业到孟投资。在有孟“经济首都”之称的吉大港市,工商会会长介绍,每年举办一届的吉大港商品交易会,中国都有代表团参展。装机容量达21万千瓦的吉大港发电厂,就是由中国投资兴建的。他希望中国在吉大港投资设立一个出口加工区。
今年初,中孟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进入世纪之交的中孟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