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共建活动有的放矢扩建工程大家参与 中共一大会址离群众越来越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7
第4版(要闻)
专栏: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②

共建活动有的放矢扩建工程大家参与
中共一大会址离群众越来越近
本报上海4月26日电记者包蹇报道:第一批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不断扩充教育内容,扩大观众来源,成为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建于1952年,迄今已为全国各地近800多万人次的观众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场景。
该馆利用革命文物丰富的优势,配合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纪念日,举办专题展览。这两年,正在积极进行的共建活动使中共一大会址与青少年更近了,与观众更近了。纪念馆与上海的交通大学、向明中学、电力学院、沪西中学等14所学校和单位建立了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建网络,定期了解学校每个时期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关课程的内容。同时,他们抓好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学生们到这里做志愿者讲解员,接受基地的管理和培训,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中共一大会址不仅在走近观众,还走出纪念馆,走出上海,扩大在全国的影响。从1988年开始,纪念馆发挥文化轻骑队的作用,把《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等流动展览送到了上海的社区、近郊以及农村。1998年3月,他们把流动展送到崇明县博物馆展出,该县党团员及学生共1.5万余人次参观了展览,创崇明县博物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更被远送到了12个省20个城市。纪念馆馆长告诉记者,他们的计划是每年走一个省两个市,真正把中共一大会址变成“送到家门口的党史教材”。
去年6月,作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中共一大会址扩建工程动工,并将于今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市有关方面将扩建工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发动党员群众踊跃参与。此举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教育基地的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市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自发到中共一大会址捐款。据统计,捐款共有45926人次,共捐款692059.65元,加上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经市委批准拿出的部分历年积余党费,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捐款,总额超过2000万元。很多党员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献出了一颗赤诚的心。(附图片)
上图为小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张耀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