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莱勒镇的修鞋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走近普通人

  莱勒镇的修鞋人
  黄学锋
  莱勒镇是个典型的德国北方小镇,我在镇里小住期间常去镇南卡斯莱尔街散步,不为别的,只是要去看看街口的那家修鞋店。
  这是一间普通的修鞋店,门面不大,与众不同的是,在店铺临街的大窗户下,有个用大理石修建的、专为非洲捐鞋的“捐鞋台”。台子四周是一圈精美的白玉石雕栏,每个栏柱顶端都雕有一颗心。在捐鞋台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小的花坛,里面种着几株玫瑰、紫罗兰和三色堇,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几乎每天,捐鞋台上都摆着各种尺码、质地、颜色和样式的鞋,这些鞋干干净净,如同新的。我想,要么真的是新鞋,要么是捐献者翻旧为新。一次,我问一位当地朋友,他解释道:“这些鞋大部分是七八成新。只因样式过时或大小不适,人们才捐出来,有的人还把坏了的鞋送到修鞋店修好,再作些技术处理,如:上鞋油或鞋粉、换条新鞋带等。”我又问:“这么多漂亮的鞋,为什么捐到这家店?能保证送到非洲吗?”那位朋友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忙笑着说:“这正是店主弗里茨先生的创举。可以向上帝保证,他既不会将这些鞋挪作他用,也不会用它们拆东墙补西墙。那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好老头。”
  终于有一天,好奇心驱使我推开了修鞋店的门。迎面墙上的一幅黑白照片赫然映入眼帘,我呆呆地立在那里凝视着:一个瘦骨嶙峋的黑人倒在杂草丛生的公路旁,两手紧抱淌血的双脚,他那痛苦万状的表情令人震撼。“请坐。要修鞋吗?”满头白发的弗里茨老人诧异地看着我。我正觉尴尬,老人连忙说:“没关系!请坐吧,来我这儿参观的人远比修鞋的多。”
  我坐在一张洁净的沙发上,同老人聊起来。原来,这张照片是弗里茨60年代在汉诺威参加一个图片展时看到的,当时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流下了泪。“那是一个日耳曼男人的眼泪,绝不是轻易流的。”弗里茨喃喃自语。后来,他设法找到了拍照片的人,不仅索要了照片,还了解到:非洲国家约有70%以上的人没鞋穿,长年打赤脚。
  这张照片改变了弗里茨的人生。他辞去了鞋厂业务主管的职务,“下海”办起了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平时,他除修鞋外,还为畸形脚和特型脚订做鞋子,并每年亲手制作十几双鞋捐给非洲。
  弗里茨的一片爱心感动了大家,莱勒镇修鞋店名声大振。本镇和附近城镇的居民纷纷前往捐鞋,许多人从远方专程到莱勒镇捐鞋,还有一些外国游客也慕名而至,当地市政厅抽专人协助弗里茨处理有关事务。
  在即将离开莱勒镇的一个傍晚,我又一次来到镇南小街,夕阳洒在小小的修鞋店上,远远望去竟那般辉煌。弗里茨怀抱一摞纸盒,从店里蹒跚而出,他走到捐鞋台前,弓下身,用颤抖的手将一双双鞋分别装入大小不同的盒内。老人就是这样30多年坚持不懈。望着他的背影,我脑海里又浮现出照片上非洲黑人那张痛苦的脸,我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