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住房与社会习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情小议

  住房与社会习俗
  边芹
  谁都没想到,20世纪90年代末,购买住房居然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热门话题。这表明,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住房,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体温计,它的发展变化,直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习俗的演变。参考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可十分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以法国为例。法国在战后,特别是60年代末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后,住房也发生了从小到大、从实用到舒适、从合住到分居等变化。这种变化到底是物质进步带来的结果,还是思想观念演变产生的影响,或是两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法国国家统计研究所1997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法国目前每户住房平均为四居室88平方米。西方国家中除了地域辽阔的美国(145平方米),欧洲国家的住房水平都差不太多,英国83平方米,葡萄牙80平方米,比利时93平方米,意大利94平方米……60年代末,法国每间居室的平均占有人数为0.93人,每套住房的平均占有人数为3.72人,人均面积23.66平方米。30年后,法国人的住房面积逐步扩大。到1997年,每间居室的占有人数已降到0.62人,每套住房的平均占有人数为2.48人,人均面积35.48平方米。这种变化中既有物质发展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如:法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出生率却一路下跌;子女长大离家自立后,很多老人都独自占据相当大的住房。
  住房首先是为了实用,但只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舒适就成为人们对住房的渴求。法国的社会住房格局就是循着这个从实用到舒适的轨迹演变的。1968年,法国还只有41%的住房配有卫生间,这对于舒适程度来说是一个重要标志。到1997年,这个数字已上升为96%。但法国家庭目前拥有的卫生间平均只有4平方米大小,一般都没有自然光线,纯属功能性的,只为解决生活必需,而无愉悦可言。因此,追求大卫生间成为法国人的梦想。此外,调查还表明,法国人都梦想有一间大厨房,可以全家人在里面用餐,并接待关系密切的人,而不是过去那种只有做饭功能的厨房。再有,法国人如今对住房环境的要求已不亚于对住房本身的要求。居住在一个好的社区,一个绿化率高、文化设施完善和居民文明水平较高的社区,已经比一套质量好的住房更为重要。
  从法国住房建筑格局的变化,也可看出民风的演变和社会进步。在17世纪末叶之前,法国的住房内还没有过道。一套住房的每间居室都互相通联,人们走来走去,要穿过每个房间,一举一动都在他人的视线下。于是,过道出现了,使每个房间各自独立。这绝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17世纪末一种不断上升的社会思潮———个人主义使然。夫妇卧室也是近代才产生的,那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爱情在婚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过去的法国社会,睡眠和性爱是分开的,夫妻各有卧室。法国的布尔乔亚阶层直到本世纪40年代都保持着夫妻分室而眠的传统。夫妇卧室合二而一,而家中其他成员则越来越要求拥有自立的空间,哪怕是年幼的孩子。于是,有条件的家庭都是每个子女各居一室。
  进入90年代,法国人对住房的要求又有新的变化,这仍与社会习俗的演进密切相关。过去,子女十几岁就外出自谋生活,甚至一上大学就离家独居。而现在,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年轻一代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子女辈不得不延长受教育的年限,再加上房租昂贵,子女离开父母就越来越晚了。目前,70万个法国家庭中有一对“小夫妻”与父母一起居住。这种两代同堂的局面,又延伸出新的住房观念:与主套房相邻的另一套一居室住房。一方面这是两套住房,各有各的独立空间;另一方面,又使未能经济自立的子女能呆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的物质帮助。
  法国在战后出现过几次购置房地产热潮,如50年代初、6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等。若当初选中有发展前途的地段,或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区域,都有可能大赚其钱。巴黎西部在战后曾是一片荒地,当时谁要是在那儿买一套住房,今天会因此而发大财,因为那里已经发展成为巴黎最重要的办公区。其实,法国也不是人人都有房产。目前,法国54%的住户是其住房的主人,40%是租房而居,还有6%是免费房客。专家们经过研究和统计后发现,购房与租房各有利弊,特别是到了今天,欧洲房地产市场已基本稳定,靠房地产升值发大财已相当困难。
  住房空间的变化反映了人的各种需求的演变,可以说这是人的另一种形式的心灵轨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