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拓展农村内需难在何处?——来自湖南娄底地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9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拓展农村内需难在何处?
——来自湖南娄底地区的调查
最近,我们对湖南娄底地区的农村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到在目前情况下,拓展农村内需面临一系列现实困难。
农民收入增长不快,消费主体需求不旺。娄底地区1998年农业总产值只增长2.53%,大大低于前些年8%左右的发展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92元,远远低于前些年年增200元左右的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外出务工机会减少。近两年来,沿海地区许多工厂开工不足,不得不减员增效,给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带来影响。娄底地区去年外出打工人数减少2万人左右。二是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农副产品优质率低,满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农副产品出现滞销、价格下跌现象。三是农民负担没有减轻。农村的小孩上学、医疗费用、税费相继上涨,如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9.4%,学杂费上涨14.4%。四是资金和技术短缺制约农民家庭经营多样化。问卷调查表明,80%农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74%的农户有从事畜牧业及二、三产业的愿望,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制约,没有机会从事这些行业。消费主体缺乏经济实力,购买力难以提高,制约着农村内需的拓展。
农村基础设施差,消费环境不佳。由于农村一些地方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视机、冰箱等许多大件商品缺乏使用条件。娄底地区去年农村广播覆盖人口率仅62%,电视覆盖不到80%,许多山区收不到电视信号,一些地方尽管通了电,但不是电压低就是经常停电,更何况农村用电收费相当高,多的每度电收费达2元,农民根本上用不起电。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
服务跟不上,商品不对路,影响农村市场发展。近年来,各地都开始重视农村市场建设和商品供应工作。娄底地区共有市场129个,其中农村市场80个。但有场无市的现象较为普遍。80%的农民希望商家“送货下乡”的同时,将农副产品带上来。而不少商家却怕麻烦,不愿收购农民手中不耐储存、获利不多的农副产品,往往能“送货下乡”而不能“带货回城”,很难形成完整供销体系。
再者目前生产商供给农村市场的产品存在“六多六少”:即高档商品多,中低档商品少;时髦商品多,实用耐用商品少;适销城市商品多,适销农村商品少;高价商品多,廉价商品少;杂牌商品多,名牌商品少;假冒伪劣商品多,正宗优质商品少。农民喜欢的商品要具备经久耐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并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使用维修方便。而生产者很少站在农村市场角度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只是一味的责备农民没有超前的消费意识。
人民银行娄底地区中心支行湖南财经学院
今年,我国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是扩大内需。有关部门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中国有12亿多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诱人的消费市场。而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如果农村市场没有真正启动起来,扩大内需就无从谈起。
从对湖南娄底地区的调查看,目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还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消费环境还有待改善。鉴于此,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这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