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护”绿与“吃”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护”绿与“吃”绿
  吴坤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人们歌颂春天,往往把“绿色”与春天连在一起,一个“绿”字将“春意”点染得爽意撩人。
  把绿色与春天联在一起,可见“绿”之分量。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每当身处绿意盎然的环境,内心便充满愉悦和温馨,举止也随之文雅大方。据调研统计:长期接近草地林木的居民,在与邻居的关系以及家人和谐相处两个方面,都比少接触绿色环境的人为佳。这是因为,草地树木所提供的负离子及氧气,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灵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益处。可见,绿色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净化心灵。在这个意义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之说,也可能有悖“绿”之善意了。
  从绿色环境到“绿色食品”,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对于“绿”的钟爱。自从国内有关方面实施“绿色食品”战略后,市场上标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如雨后春笋,“绿色食品”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就连一种知名度很高的白酒也冠上“绿色食品”的雅名。顾名思义,“绿色食品”就是没有受过任何污染的食品,对人的身体有益无害。“绿色食品”越多,其“家族”越大,越是人类的福分。人们崇尚“绿色食品”,关心吃的卫生,吃的营养,吃的文明,说明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这是应该得到鼓励并大力提倡的。但是,“绿色食品”不是在外表包装上标出即可,它的生产更需要没有污染的环境。如果环境被污染(包括加工时的环境),树草植被遭破坏,那么“绿色食品”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绿色食品”也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理并不难明白。要生产更多的有真正价值的“绿色食品”,首要任务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植树种草应该是最主要的行动了。
  我国地域广阔,沙化面积大,自然灾害频繁,植树种草难度不小,但我们绿化祖国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先后确立了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五。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作为一项法律确立后,每到春季,上自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少年儿童,都加入到“多栽一棵树,多植一片绿”的行列。通过多方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从五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八提高到目前的百分之十三点九二。
  但是,在热气腾腾造林种草的同时,破坏植被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水平五分之一的严峻形势,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百倍呵护每一棵树木、每一片绿地。而现实却令人痛心,有的地方,树木、草地被有意无意地毁坏,有的城市,绿地不断被非法侵占、蚕食。据统计,从一九九三年起,城市绿地在连续十年增长后开始出现逆转,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每年下降零点二平方米,一年多达三千多公顷的绿地消失。“救救城市绿地”的疾呼,并非危言耸听。
  愿钟情于“绿色食品”的人们,能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造绿护绿,把一个绿色更多更浓的中国带入新的世纪,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