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路上行人口皆碑——记洛阳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陈长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5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人民满意的好法院 好法官征文

  路上行人口皆碑
  ——记洛阳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陈长西
  本报记者 武侠
  在河南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副院长陈长西,人们是又敬又怕。敬的是他点子多,办实事,雷厉风行,“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怕的是他工作起来不要命,和他一起工作太苦太累,跟不上他的节奏。
  在跟随陈长西采访的两天中,未能见他露出一丝笑容,工作人员却说他“脸黑心红”,并摆出一组数字:
  1995年洛阳中院230人只有办公面积1160平方米,现在283人拥有办公面积1.6万多平方米,1995年全院只有18部办公电话,现在中院拥有办公电话250部,并完成了政法专用电话网、程控电话网和无线电通讯网三位一体的配套建设;以前全省法院系统的评比中,洛阳中院总是在倒数3名中徘徊,而1998年,在全省法院系统的业务评比中,洛阳中院跃入前两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荣记二等功……
  这里每一步的发展,每一个数字的变化,都是洛阳中院全体同志汗水的结晶,而分管基建的陈长西为这一切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
  1998年9月6日之前,洛阳中院三四名法官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每逢开庭,其他同志便无法正常上班,院党组决定一定要把办公大楼盖起来,当时市里财政拨款仅300万元,与最起码的建设基金2000万元相差遥远。困难面前,谁为先?陈长西同志主动请缨,接下了重担。陈长西先后上北京、去郑州,往返奔波、争取资金。找人一等几小时是常有的事。饿了,买盒饭吃;困了,坐在路边打个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座挺拔高耸、明窗净几的综合性办公大楼终于拔地而起。1998年9月6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50周年之际,全体干警乔迁新楼。
  谈到这些,陈长西很满足,他说,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尤其是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愈能激发我的勇气,别人认为办不到的事,我付出200%的努力,奇迹往往就在这时出现。
  执行难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法院司法警察的作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了重整这支队伍,作为主管法警工作的领导,陈长西顶着困难上,在全国精简裁员的情况下,他和洛阳中院的同志们一起,大搞调查研究,跑财政,跑编制,亲自主抓法警的招收、管理、训练。1996年6月,全省首支正式列编的法警支队及16个法警大队在洛阳成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法警培训基地。1998年12月,全国首次法警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充分肯定了洛阳法警的工作经验,认为这是全国法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点子总比困难多”是人们对陈长西的评价,而陈长西认为,点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于实践,来自于探索,来自于勤奋,更来自于责任心和使命感。
  陈长西干过派出所所长、乡长、基层法院院长,一步一个脚印。1989年刚到洛阳中院时,有人见他常出入宾馆,以为他在宾馆包了房,没想到的是,陈长西一家是住在宾馆的车库,冬寒夏暑,一住就是7年。他说,我发誓要为全院的同志盖一座新的宿舍楼,他做到了。
  1990年,陈长西身患结肠病,昏倒在工作岗位上,伤口还没长好,他又去北京联系工作。他清楚地记得,一次,在两个主管单位之间他一天跑了17个来回。
  陈长西在洛阳中院副院长岗位上已经干了10年,三次荣立二等功,他分管基建,为法院各项建设争取资金上千万元。他为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与老板打交道,他不在家,任何外人不能进家门。工程建设期间,为回避送礼的、说情的,他干脆借住在朋友家、办公室里。几年来,他共拒贿金贿礼折合5万多元。
  在其位就得谋其政,陈长西说,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受党多年教育的结果。要想干点事,就不能顺水推舟,按部就班,就得接受挑战。目前,陈长西又和洛阳中院的同志们一道,对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执行难”发起了冲击。
  在陈长西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昌礼赠给陈长西的一幅字:“勤君何须镌顽石,路上行人口皆碑”。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中院的成长和发展是对这位老共产党员最大的鼓励和安慰。(附图片)
  左图为陈长西(左)在指导洛阳法警训练。  建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