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治癌与防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6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院士园地

  治癌与防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钊猷
  作者简介 医学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所长。1930年生于广州,1954年毕业于上医大,曾任上医大校长、国际抗癌联盟理事。主要贡献为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肝病权威汉斯·珀波认为这是人类对肝癌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其原理并引申到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两次任国际癌症大会肝癌会主席,三次任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奖和美国金牌奖。主编4本专著,论文450篇。
  治癌前景光明
  1985年全球有500万人死于癌症,到2000年将有700万人,并可能继续增加。癌症不像传染病较易被控制。因为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加上早期癌不痛不痒而难以发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又很相似,抗癌治疗也对正常细胞有害。但20世纪围攻癌症仍富有成效。首先是解决了诊断问题,过去只用显微镜,后来纤维内镜可“无孔不入”,看到各种内腔癌症。验血也可诊断癌,加上超声显像、CT等影像学,使无症状的癌获得诊断,这是一个突破。百年来已形成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的四大疗法,近年癌症的局部治疗重新兴起,用各种手段使癌“饿死”、“冻死”和“热死”。
  治癌已出现一些新动向。外科因与肿瘤生物学的结合将焕发青春。“动态式强调适形放疗”将使正常组织得到更多保护。抗癌药将针对新的分子“靶”。生物治疗对复发转移的控制将起关键作用,其中基因治疗着眼于修理癌细胞司令部的错乱而诱人注目。“生物导弹”因基因工程抗体的出现将重新抬头。还有一些诱人的治癌之道:如维甲酸能诱导一种白血病细胞使之“改邪归正”;癌与细胞增殖超过凋亡有关,如氧化砷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受精卵可发展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现在用“造血干细胞”可诱导出所需要的细胞,加以繁殖,等化疗后再输回人体;用疫苗预防癌症已呼之欲出,现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抗原肽,或通过与癌细胞接触而获得识别癌的本领;人体本身就有杀灭癌细胞的“战士”,已可能挑选最善战的战士,加以“专业”培训,回去和癌决战,其中“树状突细胞”有希望挑此重任;癌要靠肿瘤血管来提供营养,用几个疗程的肿瘤血管抑制剂,癌就可能处于冬眠状态;等等。尽管道路曲折,但未来治癌前景是光明的。
  防癌是上策
  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受控制的生长增殖,二是侵犯邻近正常组织并转移到远处(侵袭性)。因此攻癌有两大目标,一是怎样能不生癌,二是生了癌能否使癌不转移。细胞所以癌变,癌细胞所以具有侵袭性,都与细胞改变了它的遗传特性有关。如果由于环境致癌因素改变了细胞内某些基因,那么增殖出的后代将可能是癌细胞。通常细胞内有两套基因,一套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一套抑制生长增殖。如前者总是绿灯,后者总是红灯,细胞就无限制地生长增殖。通常要多个与细胞生长增殖有关的基因改变,癌才得以发生,这需多年积累。癌要具有侵袭性还需其他基因突变的参与。如吸烟与30%的癌症有关,但很少在刚一吸烟即发生癌症,就是这个道理。
  1978年的国际癌症大会认为:80%的癌症来自空气、水和食物。20年后的国际癌症大会进一步指出:生活方式比任何外界的致癌因素更为重要。首先是吸烟,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死亡,成为世界上因吸烟致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吸烟引起的疾病死亡中,癌占首位,肺癌最多。吸烟还与口、咽、喉、食管、胃、胰、肝、膀胱、尿道、宫颈等癌有关。原先估计我国因吸烟肺癌将于30年后跃居首位,但现已在城市提前到来。对非吸烟者来说,“吸烟区”是低度的致肺癌环境。大气污染也不可忽视。“癌从口入”,与饮食相关的癌约占35%。腌制食品多含亚硝胺,与食管癌、胃癌、鼻咽癌有关。霉变花生和玉米含黄曲霉毒素,与肝癌有关。油炸、烧烤食品含较多的多环芳烃类苯并芘,与胃癌有关。烧焦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糖有致突变性。高脂肪饮食与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可能有关。食物中纤维素太少可能与大肠癌有关。我国因饮食部分西方化,大肠癌、乳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已有上升趋势。进食太多引起肥胖与乳癌、胆囊癌、子宫体癌有关。与感染相关的癌占16%,如EB病毒与淋巴瘤、鼻咽癌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乳头状病毒与宫颈癌、肛门生殖道癌、扁桃体癌有关。西方喜欢日光浴,恶性黑色素瘤和皮肤癌就多于东方。原子弹爆炸和前苏联核电站事故地区,白血病、甲状腺癌明显增加。其他还有环境污染、职业暴露、激素与药物等。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环境暴露(包括生活方式)”和“个人遗传易感性”是癌症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已发现了一些“遗传易感基因”,这样有可能划出癌症的“高危人群”。
  既然引起癌症的因素很多可从环境中、生活习惯中找到,癌症的预防应该是可能的。如能做到戒烟,少吃腌制、霉变、烧烤,控制高脂食品,尤其动物脂肪,多吃植物源食品、黄绿色菜、粗粮和纤维素,预防感染,进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少饮酒,多喝绿茶,避免饮水污染,避免过多日光曝晒,适量运动,那么癌症就可能减少30%—40%。
  我国应对世界作出贡献
  1968年我刚从事肝癌研究,每天都有病人死去,现在一个月也难得见到病人死于病房。这应归功于“科技进步”和“变革”。例如变“等病人”为“找病人”,枣子大的肝癌才得以发现,而发现则靠甲胎蛋白和超声显像这两项新技术;后来变“肝叶切除”为“局部切除”,有肝硬化的小肝癌病人才能耐受切除,切除后生存率因此翻了一番;由于对复发肝癌变“不再切除”为“再切除”,切除后生存率才能又提高一步;后来小肝癌的经验引申到部分大肝癌,变大肝癌为小肝癌,“不能切除”才变为“可切除”,而大变小同样离不开科技进步(如导向治疗)和新思路(多种疗法的联合和序贯应用)。30年间我们肝癌研究所已有320位肝癌病人生存5年以上,相当于1905年后65年间全世界生存5年以上肝癌病人总数的7倍。肝癌已从“不治”变为“部分可治”。总之征战“癌王”的戏剧性变化给人们攻克癌症更大信心。
  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癌症谱接近发达国家。因此既要注意过去的常见癌,如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更要注意上升的癌症,如肺癌、乳癌、大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防治有几个层次,病因预防是最根本的办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立竿见影的途径,临床治疗则是现实问题。三者各有其优缺点,宜三管齐下。攻克癌症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基因水平出了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要研究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癌症的预防干预要逐一验证。早期发现要解决“耗费与效益”问题。多数癌症尚缺乏有用的肿瘤标记,需要寻找。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尚待研究。“经济—社会因素”使不能切除的癌症仍占很大比例,又因癌变的多因素与多阶段性,难以找到单一的特效药物,为此综合治疗需大力研究。诊断水平的提高,将发现更多小的癌瘤,局部治疗也要探索。晚期癌症是现实问题,姑息性治疗也不能偏废。基础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特别是癌变与癌侵袭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我国基础研究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仍难以大量投入,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上的转化是一个关键。21世纪我国癌症的防治与研究应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而促进基础、临床与现场的结合将是作出有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