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小城镇风帆正举——安徽省百镇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小城镇风帆正举
  ——安徽省百镇调查报告
  安体改
  最近,安徽省体改委在全省选择了100个小城镇(不含城关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这100个镇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15个;在地域分布上,淮北地区26个,江淮之间42个,皖南山区32个;在经济结构上,工业、商贸、旅游、农业以及其它类型的镇各占一定比例。根据对这100个镇的系统调查分析,有关人士得出结论:“小城镇,大战略”在指导今天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兴的经济增长点
  1984年以来,安徽省小城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984年,全省县以下建制镇仅有309个,到1997年底已达830个,增加2.7倍,农村集镇达到2194个。小城镇规模逐年扩大,建成区面积在1—2平方公里的有244个,在2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13个。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比重已提高到30.8%。“八五”期间,全省小城镇建设总投入为145.56亿元,1997年全省小城镇用于公共设施的资金达75亿元,全省小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达到33.66%,道路铺装率达到42%。百镇调查资料显示,平均每个镇社会总产值、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比1992年分别增长4.1倍、6.39倍、3.85倍、3.18倍,显示出新兴经济增长点的强劲势头。
  小城镇在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全省经济等方面,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小城镇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据百镇调查,1997年,平均每个镇总人口37089人,其中镇区总人口6701人,占总人口的18.07%,比1992年增长44.32%。从就业结构看,小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1992年平均镇区就业人口占镇区人口48%,1997年提高到60%,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正在弱化,而小城镇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功能正在逐步加强。1992年至1997年,百镇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增长了1.99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增长了3.02个百分点,首次在发展速度上实现第三产业就业超出第二产业。近5年是小城镇吸纳农民进镇最快的时期,并呈现出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2.小城镇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搞活了城乡流通。调查表明:第一,小城镇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房地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工业发展。据百镇调查,1992年至1997年,平均每个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幅资金达1838.08万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带动了工业品消费市场,特别是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幅增长。第二,小城镇工业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建立“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链条。
  综合改革是一剂良药
  安徽省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在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城镇建设方式,打破城乡分割,吸引农民进镇,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以体制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对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精干高效,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全省22个试点镇,在政府机构设置上,不搞上下对口,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并完善相应的管理职能;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铁饭碗”和身份界限。据对15个试点镇调查统计,通过改革,小城镇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减少了1/2—1/3。二是还“权”于镇,将长期由县直有关部门“代理”的相关职责、手段,连同直属部门划归镇政府管理,增强其发展当地经济的能力。体制转变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据抽样统计资料对比显示,1995年至1997年,试点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非试点镇高出13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营销收入高出39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企业营销收入高出48个百分点。
  2.以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建立新的投资体制。凡是小城镇发展快的,都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大力进行投资体制和建设方式改革,允许个人、集体、外商带资进镇,参与小城镇建设和开发。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改变直接投资办企业的做法,着力营造环境,广开招商引资渠道。据百镇调查,1992年—1997年平均每个小城镇基本建设投入中,银行贷款160.7万元,占8.66%,镇财政投入480.5万元,占26.1%,社会集资1199.3万元,占65.24%,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新体制,为小城镇建设注入了活力。
  发展面临新问题
  1.从小城镇经济管理体制来看,小城镇政府在责、权、利等方面与现行的条条块块管理体制关系难以理顺,使镇级政府在调控引导过程中多方掣肘,制约很多。据调查,大部分镇政府对税务、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销社、供电局、派出所、司法所、农口七站这些政权主要部门没有管辖权,造成镇政府只有“义务”而无权力的事实。
  2.从小城镇发展前景来看,规划问题已十分严峻。就小城镇自身规划而言,总体水平不高,市政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力不够强,小城镇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为严重的是小城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相脱节,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有的镇规划2.5万人,建成区竟达4.5平方公里;还有的镇到2010年的规划,竟在1998年就全面完成。
  就全省的小城镇发展规划而言,目前基本上还是依凭历史布局或自然布局。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小城镇,但在整体上,全省小城镇到底应该建多少?平均多少万人需要建一个小城镇?小城镇的间距多大比较合理?总体布局应该如何展开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通盘考虑进去,以至于在非常近的距离同时建两个小城镇,互相牵扯,谁也成不了气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