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说距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说距离
  常绪民
  这里说的距离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人格感情距离。
  一九七八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故乡的县城工作,妻儿老小生活在距离县城十多公里远的老家。要回趟家,得骑着我那辆又老又破的自行车,吱吱扭扭地骑两个小时。老家的人要到县城办事,也是骑自行车,或者搭乘村里去县城办事的拖拉机(这种机会很少),有的人则干脆步行。去县城办一件小事,就要花费一天,甚至两天的工夫。人们感觉到县城离自己好远。后来通了班车,再后来有了招手就停的客车,人们坐上汽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县城。吃过早饭乘汽车去县城,办完事又乘汽车回家,可以不耽误吃午饭。人们感到以前觉得距离自己好远的县城变近了。随着收入的增加,许多农民买了小四轮,买了拖拉机,买了“奔马”(一种农用车),甚至买了汽车,出门更容易了,也更随意了。有时车发动了,妇女还没有丢下饭碗。丈夫一喊,女的慌了,三口两口吃完饭,把碗往锅台上一丢,用手一抹嘴就上车。用农民的话说,现在上县城是“平趟”,上大城市也成了常事。
  不久,我又发现另一种对于距离的感觉的变化。那是一九九三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说的是河南省原沈丘县委书记刘炜东,因在周口地区第一兽药厂制售假药一案中犯受贿罪,被逮捕,被戴上手铐,被判处八年徒刑。我突然发现,县委书记和大墙内的囚犯之间,距离并不遥远。陈希同案件出来后,使我更加惊讶这之间的距离变化。这个变化进一步拉近了老百姓同党中央的距离。他们感到,党中央对腐败动真格的了,于是纷纷检举揭发自己身边搞腐败的人和事。据纪检监察部门统计,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经济案件来自老百姓的检举揭发。
  很快,我又发现对于距离的感觉的第三种变化。由于小轿车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地提前进入乡政府、县政府,个别乡县领导干部住在地市或县城,有的是近在咫尺,小轿车却使得他们能够像工人骑自行车去工厂上班似的早出晚归,老百姓称其为“走读干部”。得力于小轿车的帮助,“走读干部”们距离自己的家门近了,却距离老百姓远了。尽管有了小轿车,有的乡党委书记上任一年了,他所领导的那几十个村子还没有走遍;走过的,也是“四个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他们名为乡干部,却摸不到老百姓的脉搏,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不知道老百姓心中想的啥,拥护啥,反对啥。
  二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候,也还不能忘乎所以,只这“距离”的变化,就有喜有忧,值得我们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