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势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势述评
  龚雯 张向晨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而在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中国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随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成功的美、加之行,又一次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4月10日,朱镕基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明确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今年“入世”。16日,朱镕基总理又与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发表了类似的声明。一场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重现生机,人们期待着,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前,中国能够在日内瓦湖畔WTO总部那幢灰楼里,在那些旧得发白的座椅中拥有自己的一个席位。
  围绕谈判,人们也在思考着一系列问题:如何面对WTO即将带来的一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下个世纪的中国该怎样觅定自身的坐标?
  与其说13年的谈判全球瞩目,不如说中国汇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姿态牵动人心
  实际上,与其说是13年的谈判进程全球瞩目,不如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汇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坚毅姿态更牵动人心。
  经过20年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儿?新的消费亮点在哪儿?新的就业机会在哪儿?
  WTO谈判的一大“重点工程”是服务业的开放,在这个领域,中国落后了不止一两步。就在几年前,“服务”一词在国内听起来还不太神气,似乎仅与餐饮、理发、浴室、商店之类相关联。13年的谈判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服务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知识、人才、技术密集型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广泛的金融、电信、运输、会计、咨询、旅游……服务业发达与否,已成一国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就谈不上现代化的经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高达60%—80%,我国服务贸易额却仅占GDP的30%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立足,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含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而发展服务业的一条捷径,就是大胆与国外合作,引入先进的经验、技术和管理来为我所用。
  很多人或许记得,当年我们开放电视机、电冰箱等制造业也引起过争论,但事实说明,这一步走对了。现在,对外开放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逐步开放服务市场,不是什么让步,而是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需要,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新的消费亮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中、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同时,更是我们成为世界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必经之途。如果说开放服务业就有多大风险的话,那WTO现有的130多个成员国,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但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开放市场包括服务业市场而身历险境,这也是中国扩大开放信心的基础。
  13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在深度、广度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关税总水平从46%降至17%,并承诺到2000年,关税降至发展中国家13%—15%平均水准;对配额和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从1992年的1200多种减为300多种;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引资国;去年货物进口和出口额在全球排名分别升至第十一位和第九位。在被视为开放最后一道闸门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政府也以一连串的大动作向世界表明了对外开放的胆识,比如,取消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地域限制、批准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允许开办合资旅行社……在外贸、零售、中介、航空运输等领域扩大了开放范围和数量。
  中国的对外开放,迎来的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更大开放,将使中国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成为令人尊重的一员。13年的谈判漫长而曲折,对于中国,尽早“入世”,除了可以享受平等的贸易待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WTO正式成员,将直接参与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摆脱被动参与的不利地位。时不我待,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争当规则制定者,分享全球开放贸易投资市场的好处,还是坐等被排斥在世界经济主流之外?这并不是一个困难的抉择。
  WTO不是天上的馅饼更非洪水猛兽,唯一的出路是在竞争中自强
  当然,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了复关和“入世”将对中国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国务院通盘制定谈判方案和产业对策。同时,各行业都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本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方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综合国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均逐年增强,但在总体上,我们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跟国外仍有差距,正因如此,市场开放的速度和力度,一直是中国与WTO的谈判对手必争之焦点。在某种意义上讲,谈判进行了13年,正是为了赢取时间。
  经过艰苦的谈判,中方代表为国内产业争得了宝贵的调整期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关税将在若干年内逐步降低到中国产业可以承受的水平;汽车等敏感商品的进口限制将持续到2005年;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将置于国际规则的关税配额保护之下;服务业市场将按照各行业的特点有步骤地开放。
  目前,国内许多产业,包括电信、金融、保险、商业、旅游等行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是,即使没有“入世”的压力,这些行业迟早也要开放,也要深化体制改革。“入世”,使得开放目标的实现变得紧迫。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国内企业要么奋起直追,要么黯然出局。而暂时的阵痛,换来的将是整个经济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有人说,“入世”等于把国内企业的小舢板推入大海与国外的航空母舰拼争,几十年处于封闭和保护状态下的国内企业能不能行?疑惑和担忧是正常的,可是,砌几道篱笆墙就能挡住别人的航空母舰吗?再说,小舢板就不能换成航空母舰?何况,中国的企业也并非全是小舢板。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要真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放人家进来。保护是保不大企业的!”
  一位经济学家对记者讲析了“鲇鱼效应”:从前充氧设备不发达,长途贩运鱼苗常有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鲇鱼,为了避开鲇鱼吞食,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弋,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鲇鱼效应”说明,强大的竞争对手,往往能激发出弱者的生存潜力。80年代初,我国的彩电市场几乎被日本产品垄断,但历经十几年搏击,国产彩电已在市场占有3/4的绝对优势。同样,10年前国内市场上还是进口电脑一统天下,而到去年,电脑销售前10名中有一半是国内品牌。
  建立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有序的竞争,而且需要规则的调整,依照国际惯例办事。国内企业已饱受不规范开放和不公平竞争之苦,WTO恰恰给了我们走向规范和公平的机会。“入世”,既不意味着天上掉馅饼,更不意味着遭遇洪水猛兽,它只不过为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竞争搭设了更广阔的舞台。眼下已到了面对WTO积极应战的关头,“狼来了”也好,“鬼子进村”也罢,在竞争中自强,是中国各行各业唯一的出路。
  “入世”与维护经济安全并不对立,但开放必须审慎和渐进
  在WTO的谈判桌上,每个国家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开放中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13年的谈判告诉人们,经济安全并非对外开放的对立面。实际上,过去靠封闭形成的所谓经济上的独立性是极其脆弱的,当今国际市场的扩展和延伸更是从根本上排除了关门自保的可能性。至于一些亚洲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外开放所致,这些国家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矛盾恐怕更令人深思。
  实践证明,对经济安全威胁最大的正是封闭状态下的信息不畅、竞争力低下和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落后。经济安全只能在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得以巩固。对外开放20年来,我国抗御风险的能力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强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而没有一点承担风险的勇气,又何谈抓住机遇,后来居上?
  今天,经济、科技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事实上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入贸易和投资额占全球95%以上的WTO,将使中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进一步扩大开放,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更多的外资流入国内,广大消费者也将得到更大的实惠。据专家测算,“入世”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因此增加2—3个百分点,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以及开放各类服务业市场,将在今后几年创造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作为WTO的一员,中国可以无条件地享受所有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与美国一年一度关于延长最惠国待遇的“拉锯战”将画上句号;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贸易歧视措施(如纺织品配额等)将不得不取消;一旦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则可交付WTO仲裁,从而使中国的出口赢得相对稳定、规范的外部环境。
  当然,贸易保护主义的时隐时现,国际游资的捉摸不定,跨国公司的大举兼并,现存国际经济体系的种种缺陷等,都可能对国内经济的决策形成某种制约,或对经济运行和发展构成一定风险,这个挑战是无法回避的。由于综合实力所限,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或多或少带有被动性,完全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权衡和选择是不现实的。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安全必当高度重视,而这种重视,是在坚定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有效举措防止或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另外,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裹挟着前行,绝不等于发展中国家是彻底被动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即使不开放,也会受到世界经济影响;开放后,经济发展了,却可以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占世界贸易1/4的发展中国家仍大有可为。由于目前国际经济秩序诸多不合理因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常有摩擦,而要在多边贸易体系中争得发言权,首先要成为该体系的一员,并通过扩大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身活力,而不是远离开放之门。
  不过,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开放中必须注意方式、步骤和策略,注意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同时相应增强监管能力,健全国内配套措施,扶持国内产业特别是一些幼稚产业的成长。
  正是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出发,中方谈判代表自始至终地坚持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中外合作必须由中方控制主导权,坚持开放市场必须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不开放资本市场。一句话,中国“入世”必须在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上,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朱镕基总理曾对美国贸易代表说:“等我们银行的监管水平达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水平的时候,我们会满足你们关于开放金融市场的要求,但现在不行。”他提醒美方,如果对中国要得太多,要得太快,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见欧盟领导人时作了如下比喻:中国的传统是请客之前,先把房间打扫干净。有些朋友提出自带吸尘器,我们认为,如果客人带清洁纸还可以,但大功率的吸尘器我们吃不消,尤其是索罗斯那样的吸尘器最叫人头疼。等我们日后有办法对付大功率吸尘器时,可以对索罗斯开放,但不是今天。
  审慎和渐进的开放,归根结底还是要开放。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谈到中国“入世”问题时,曾引用了古人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这就是世纪之交的潮流,逆流而动,只能自筑孤岛,把本国远远抛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之外。
  对中国来说,WTO已经近在咫尺,但中国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参加一个WTO,而是在新世纪的全球经济大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掌握更坚实的主动权,获得更大的发展。好在13年的谈判历程让国人深切明白了一点:中国需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