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不屈的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3
第3版(国际)
专栏:

  不屈的城市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距贝尔格莱德西北不足百公里的诺维萨德是遭到北约连续轰炸的重灾区。残酷的空袭持续40天了,这期间诺维萨德人只有3个夜晚没有听到爆炸声。两天前记者来到这座城市时,被击中的炼油厂正在燃烧,黑色的烟柱直冲云霄(见上图本报记者吕岩松摄)。当地一位官员介绍说,北约已经连续9次轰炸炼油厂了。此次引燃的是未经加工的原油,熊熊大火根本无法扑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位于多瑙河左岸卡梅尼察的心脏病研究所是诺维萨德人的骄傲。它是前南地区最大的心脏病研究治疗中心,90年代初曾创下每年做1600例开胸手术的纪录,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然而同整个城市一样,这家研究所也因战乱陷入了困境。所长契科什博士对记者说,战前有800多名患者在此接受治疗,现在只剩下50名了。大部分人被迫转移到防空洞中躲避炸弹,而那里根本没有医疗条件。目前研究所的工作环境十分险恶,有时心脏病手术正在进行中,北约开始空袭了,飞机轰鸣声、炸弹爆炸声、高射炮还击声响成一片,整个大楼都在颤抖,医生们承受的心理压力难以想象。卡梅尼察区的自来水管道被炸毁后,当地5万多名居民需要的洁净水只能从几十公里外的米特洛维察用水车运来,医生们不得不每天提着塑料桶去供水站取水。另外煤气供应也中断了,心脏病研究所一度失去动力来源。虽然临时找来一部发电机,但柴油十分紧缺。为了节省能源,医生们只得将工作服拿回家中用手清洗。
  诺维萨德是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多瑙河仿佛一条玉带从市区飘过。然而三座大桥接连被炸毁后,这条大河给城市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契科什所长介绍说,由于救护车无法过河及时抢救心脏病人,他不得不派出一部分医生到右岸建起临时医院。与此同时,心脏病研究所内也增设了卡梅尼察区原来没有的儿科、外科和妇产科。采访尚未结束,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再度响起。在妇产科病房,记者看到医生们正沉着地为一名产妇接生。这个世界是残酷的,等待婴儿的将是北约导弹的爆炸声。
  送我们来到楼下,契科什所长叹了口气说:“医生们已经拿不到工资了,每个月只能领到面包、饮料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但大家没有怨言,都在默默地努力工作。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药品短缺,希望热爱和平的正义国家能给我们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记者看到,心脏病研究所大楼前的广场上画着一个巨大的红十字。残暴的北约飞机连公共汽车、民居都不放过,它们会因为这个符号而动恻隐之心吗?
  由于空袭危险尚未解除,过河的大船都停驶了。站在渡口放眼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自由大桥”被炸成数段。断桥上停着一辆破损的小轿车,让人觉得随时都会滑入河中。一位警察解释说,北约轰炸时有许多车辆正在桥上行驶,至少有7人被炸伤。等候许久,终于有一叶小舟从对岸驶来。船夫是当地的渔民,由于多瑙河严重污染他失去了生计,每天自愿驾船免费送市民们过河。挤满乘客的小船在湍急的多瑙河上艰难地行驶着。船夫显得十分紧张,他一再叮嘱人们不要乱动。
  刚刚上岸,只见一位老人面对着浓烟滚滚的炼油厂失声痛哭。他指着门窗紧闭的居民楼愤怒地对记者说:“空气被污染,人们都不敢上街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小时候在贝尔格莱德住了5年,是喝塞尔维亚牛奶长大的,而今天她却鼓动北约轰炸我们。”
  在曾遭轰炸的伏伊伏丁那省政府大楼,记者采访了执委会副主席拉登科维奇先生。这位官员愤怒地说:“空袭给伏伊伏丁那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40亿美元。北约不仅轰炸工厂、桥梁,甚至还将学校、博物馆当作目标。近来北约摧毁多座广播电视转播塔,企图让这里的人民听不到贝尔格莱德的声音。我们的处境十分艰难,但是绝不向敌人屈服。”
  临别时,拉登科维奇先生热情而又自信地对记者说:“伏伊伏丁那与中国的吉林是友好省,胜利后我们将恢复合作,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