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小制作 大启示——电视剧《咱老百姓》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小制作 大启示
  ——电视剧《咱老百姓》观后
  郑伯农
  北京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短剧《咱老百姓》,去年播出三十集。最近,又有三十集和观众见面了。
  每集二十分钟,每集讲一段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大开大阖,都是寻常老百姓身上发生的平凡事。它能吸引人吗?
  不能说每一集都是精品。这里,有参差不齐之处。串在链子上的珠子,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擦拭。但没有粗制滥造,每一集都体现出艺术家们执著的追求。在短剧不被重视的情况下,达到现在的水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奶娘》写的是村嫂阿秀到“富姐”肖娴家里当奶妈。主人的富有和女佣的穷酸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剧情的进展,人们看到了另一种对比。原来肖娴被人遗弃了,虽然还有些积蓄,精神却很压抑、很痛苦。曾把她当金丝鸟供着的人不再供养她了,肖娴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外出谋生。阿秀虽穷,精神上却比肖娴富有得多。出于同情,也出于对乳儿的爱,阿秀接受了肖娴的委托,把小孩带回家去和自己的儿子一块抚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陈词,行云流水般的细节,细致入微的表演,把普通劳动者的高尚人格表现得很生动。
  《遗嘱》是悲剧,也是喜剧。一位乡村女教师因身患顽疾,劳累过度,终于倒在工作岗位上。人们从她简陋的居室里发现一份遗嘱:把一生积攒的两千元捐给乡里兴办教育事业。乡领导很重视,副乡长亲自主持召开捐赠现场会。除了学校师生和村民参加,还请来了县里的考查组和报社记者。女教师的木箱子当众打开了,里头既没有现金,也没有存折,只有证明拖欠工资的两千元白条。剧的结尾,使人哭,也使人笑。苦涩的笑!辛酸的笑!观众为女教师的敬业勤业、默默奉献所感动,也为教师们的窘迫处境而叹息。全剧没有一句抨击之词、激愤之词,对时弊的批判却是入木三分的。乡干部们似乎很重视抓教育,但他们热衷的是出“政绩”、做表面文章。如果他们把抓现场会的精力用到解决教师的待遇上去,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
  后三十集中还有不少很动人的段子,我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电视剧要好看,还要耐看;要有趣,还要有味。有味,就是要开掘生活的底蕴,传达生活内在的韵味,使艺术品经得起咀嚼、经得起回味,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的启迪。短剧是小制作,不可能像长篇连续剧那样波澜壮阔、九曲回肠。它往往是抓住生活的小镜头,加以提炼,给予升华。但小制作也要花大力气,这样才能达到小而精、小而深。有了深度,小制作也能起到大震撼。《咱老百姓》剧组在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上是下了功夫、费了心思的,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我相信,这个剧目不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也会给今后的短剧创作提供宝贵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