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会“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茶楼

  会“肥”
  刘锦智
  言及开会的问题,人们多着眼于会的多与少,其实还有会的肥与瘦,即开会人借开会获得的好处的差别。
  正如会的多少一样,会的肥瘦也只有比较后才能鉴别。这至少有三种比较鉴别法:一、看召开会议的部门单位。概言之,召开会议的部门单位经济状况好,比较有钱,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私营个体企业等,其召开的会就“肥”些,而经济条件差、钱较少的部门单位,如党团及社团组织等,其召开的会议就“瘦”些。二、看会议的名称。大抵说,各种庆典会、聚餐会、产品发布会等很“肥”,而各类工作会、报告会、学习培训会等则较“瘦”。三、看会议召开的地点。一般而言,到外地尤其是到著名旅游胜地乃至到国外去开的会肯定较“肥”,反之,在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内开的会一般较“瘦”。这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有时“瘦”的也很“肥”。
  会既然有肥与瘦之别,那就难免有人挑肥弃瘦。据说有些官员出席基层会议就很计较“肥瘦”:这会好处多、油水大,就争相参加,否则就不屑一顾了。一位在企业工作的朋友近日说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受领导委派去请上级主管部门某领导出席本企业召开的一次会议,这位领导当面问会议怎么开,还有些什么活动?大概嫌会议“瘦”了,就说自己可能去不了。正好这时又有家企业请这位领导参加他们的会议,送上请柬时,附上一个大信封,这位领导并不忌讳什么,抽出信封里的一沓儿钞票后,对来人说你们企业的会我肯定要参加云云。
  社会上早有此类传闻:说是某些人靠赶会,尤其是逢年过节的赶会就能广收钱物,因此发家致富的也不在少数。当然,这类传闻过去好像未见真凭实据。但近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据2月27日《文汇报》报道,京城抓住了一个“会虫儿”,这位中年人叫王小京,他在某四星级饭店的一个餐厅干会计时发现,一些单位经常在酒店里举办发布会,有的会还挺“肥”,参加会议的人不但有吃喝,还能领到可观的礼品,于是自1993年起,他频频出入一些高档宾馆饭店“听会”,粗略一算,竟有二百次,吃喝不算,还获取总价值达十几万元的财物。据王小京交待,像他这样“听会”的“会虫儿”不止一个,大家“资源共享”。
  由此看来,目前纠正不正的会风,已不能停留在控制会议的多上面了,还必须解决某些会议过“肥”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