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合理布局 有序发展 各呈优势 小城镇建设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8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合理布局 有序发展 各呈优势
  小城镇建设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点
  编辑点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城镇建设正在成为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分散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必由之路。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耕地相对缺乏、人口相对稠密、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江苏省,通过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开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他们的努力,对于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本报南京5月7日电 记者龚永泉、顾兆农报道:站在江苏省小城镇示意图前,可以明显看出,全省小城镇已呈现出“三横两纵”有序发展的态势,“三横”即沿沪宁线、沿长江、沿陇海线小城镇带;“两纵”即沿大运河、沿通榆河小城镇带。从主要功能上看,这些小城镇已形成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业贸易型、文化旅游型及卫星镇等类型,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本县(市)乡镇平均水平,已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为,农村城镇建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是当前制约农村市场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省委书记陈焕友说:“发展小城镇,可以吸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4年将创建新型小城镇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鼓励和吸引能者进镇、富者进镇,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兴业,买房建房。同时,通过兴办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
  目前,江苏县城以下的小城镇达1933个,其中建制镇934个,乡集镇999个,建制镇比1990年增加45%。全省已建成了216个“交通便捷、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其中82个小城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张家港市塘桥镇、昆山市淀山湖镇列入国家17个示范镇之列。
  江苏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指导村镇建设,改变过去“亲帮亲、邻帮邻”等分散方式,农民建房推行社会化服务,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投资体制上,广开资金渠道,形成了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在用地制度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分散划拨出让”的制度,盘活了小城镇的土地资产,发展了小城镇的房地产市场;在户籍管理上,鼓励先富起来和有技能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兴业,对符合条件的进镇农民办理小城镇户口,促进了农民向小城镇的聚集。全省小城镇人口已达952.9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16.8%,已建成3000至5000平方米的住宅小区850个,建成农民公园286个。
  针对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江苏选择了100个镇和100个村作为省级试点,各市县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点,一批新型小城镇脱颖而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去年,江苏小城镇建设总投资为30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60%左右。灌南县通过抓小城镇建设,去年建筑业产值达3.3亿元,同比增长60%,建材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分别增长18%、21%和19%,同时,建成工业小区5个、商贸小区12个、私营小区8个,共引进进区项目128个,其中县外、省外项目48个,农民进小城镇办企业65个,全县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民已近10万人,进镇的农民普遍新购了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保护耕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是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江苏各地认真遵循这一原则,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并依法加强管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建设用地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