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相互交流 开发海南——中国巴西热带农业研讨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0
第7版(国际)
专栏:

  相互交流 开发海南
  ——中国巴西热带农业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张友新
  4月底5月初,中国—巴西热带农业研讨会在具有热带风情的海南岛举行。来自巴西的10多位农业专家和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的农业专家,相互交流,磋商技艺,为开发我国海南等地热带农业献计献策,构建了一座中巴热带农业合作的桥梁。
  巴西有丰富的热带作物资源,如橡胶、可可、水果、甘蔗等,热带农业产业化也有良好的基础。会上,巴西专家们介绍了发展热带农业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中巴合作的具体意见。海南省与巴西的气候相似,热带农业是海南的优势和龙头产业。海南省副省长韩至中指出,海南发展热带农业有着很大潜力,巴西专家们的建议对海南来说有很大帮助。
  研讨会的特点是注重现场交流。研讨会历时10天,中外60余位专家除3天室内会议交流之外,其余五六天时间都深入海南各地,对橡胶、芒果、香蕉、咖啡、可可、胡椒、甘蔗等热带作物进行现场考察和交流。现场研讨是一种好方式,它具体、明确、实用,人们甚至可以当场解决问题。
  芒果现场交流在三亚热带作物推广站的一个棚子里举行,周围200亩树上挂着沉甸甸的芒果,身边桌子上摆着10多个品种的芒果。一位巴西专家在一张白纸上写下4种抗虫害的药名对站长说:“这些农药供你们参考,如果几种农药轮换使用,效果更好。”
  巴西专家对琼海市菠萝生产基地颇有兴趣。大片菠萝长势良好,惹人喜爱;但巴西专家阿贝尔却从另一角度提出问题:“这样密植的菠萝,叶尖上的刺又是那么硬,怎么进地里去收割菠萝?你们应该把种植行距加宽些。”他又说,巴西有一种叶子不带刺的菠萝,不会刺人,收割方便,你们可以考虑引进。
  巴西橡胶专家珠玛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副所长林位夫已结成好朋友,从会场走到了田野。在儋州八一农场,记者看到,这两位专家蹲在地里谈得十分热烈,探讨具体问题,如橡胶园间作、病虫害防治及热带作物的选种、种植等。
  另一个特点是寻求经贸合作。这些巴西专家在当地都是“说了算数的人”,虽然从事的是科研工作,但他们的依托是大工厂大公司,所以他们对与中国经贸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海口椰风集团有限公司会议室里,原设想举行一次普通的座谈会,但结果却开成了中巴经贸“洽谈会”。当董事长刘扬武先生的介绍刚结束,巴西专家们连珠炮似的提问。有的说,巴西可以提供世界闻名的橙子,如果椰风集团有意,合作一点也没问题;刘先生介绍了我国橙子需求情况。有的说,巴西有大片土地种植可可,而且有一种新的品种,不知椰风集团是否感兴趣;刘先生表示请先把样品寄来。椰风集团想在海南种植咖啡,因为咖啡在市场上需求很大。巴西外交部官员保罗·佩索托博士强调,巴西很愿意同中国在热带农业产品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椰风集团董事长也认为中巴经贸合作对双方有益。通过参观生产基地,巴西专家们同中方企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双方表示愿在热带农产品加工、生产技术、贸易等方面进行合作。
  中国光大集团对这次研讨会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董事长朱小华说,光大集团十分看中海南热带农业,这次研讨会将使中巴两国在热带农业方面的合作在海南开花结果,并将推动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巴西专家们绝大部分是第一次来中国。会议期间,他们从海口出发,经儋州、三亚、兴隆、琼海等地,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国最大的特区海南岛。他们领略了与巴西相似的热带风光,目睹到清洁美丽的城市和街道,享受到设施现代化的宾馆和度假村,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开放后的中国人的深情厚谊。
  我国外国专家局王新民副司长总结时强调,这次会议是中巴在热带农业方面合作的良好开始,今后还有好多事要做,开发海南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