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也谈“国人坐国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0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七嘴八舌

  也谈“国人坐国车”
  大江
  据报载: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张世端,向新闻媒体发表谈话,提出要倡导“中国人坐中国车”,并将此意见写成提案交给了大会。这件事让我思考颇多。
  我是“无车族”的成员,尚没考虑让“国车”还是“洋车”进入我的家庭。但我是中国人,我祈愿祖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希望我们中间能有更多的人早日享受到现代汽车文明。所以,我为张世端代表关于“国人坐国车”的提案叫好,真心诚意地投一张赞成票。
  有人说张世端代表的提案有“无的放矢”之嫌,因为这两年进口车所占市场份额在急剧下降,已经降至10%以下。我认为,进口车数量减少确是事实,但“国人坐国车”仍须提倡。至少有三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1997年走私进入中国的“洋车”有12万多辆,在这些走私车的买主的脑袋里,恐怕没有“国人坐国车”的丁点儿印象;二是在一些国家级的扶贫县里,头头脑脑们的“坐骑”,几乎清一色是每辆五六十万元的进口越野车,瞧不见国产越野车如“北京212”、“北京切诺基”的身影;三是在我们有资格享受公务车待遇的干部队伍里,还有不少人嫌坐国产车“硌屁股”,总是变着法儿地将国产车换成进口车,甚至为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大有人在。
  有人认为张世端代表的倡议,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宜,其实,我们说“国人坐国车”,是说要支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是说完全不进口外国汽车。在适当进口外国汽车的同时,对国产汽车应当给予有力的支持。从国际上看,汽车工业起步晚的日本、韩国,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有过“国人坐国车”的阶段,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国人的厚爱和扶持,这两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很可能还没有发展起来呢!
  倡导“国人坐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大家都知道,经过十几年来的投资建设,我国轿车工业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00万辆。但是,即使是产量创了历史新高的1998年,轿车产量满打满算也才刚过50万辆。这就是说,至少有50%的生产能力被放空了。如果通过倡导“国人坐国车”(当然还需要辅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使轿车市场全面启动并带来轿车生产企业的满负荷运转,不仅轿车工业眼下的困难将化作一缕轻烟,企业亏损的帽子将被扔进太平洋里,而且有可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个百分点!也许,这就是今年国家把启动汽车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着力点的重要原因吧!
  中国人要树立坐中国车的观念,还需要物质基础,即有相对满意的国产车。应该说,现在的国产轿车是越来越惹人喜爱了,大家也期待着国产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这点说,让“国人坐国车”的真正主动权,还是在国产轿车厂家自己手里!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经历给我们以启示:当国产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VCD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堪与松下、索尼、东芝、飞利浦等外国名牌一比高低的时候,还有多少国人非要多花钱去买进口货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