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构建科技创新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8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的信息化为重要特点的知识经济正在来临,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呢?邓碧泉撰文认为,应从四个方面考虑
  构建科技创新机制
  第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知识经济的来临意味着继土地、资本之后,知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种经济资源。如果说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那么,人才就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无数事实证明,什么样的人才办什么样的研究所。一个研究所的水平就是这个研究所的顶尖人才的水平。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人才创新。人才创新要求做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吸纳新知识,使得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后劲、有长劲。
  第二,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没有开发能力,开发什么,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科技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研究出来的成果会迅速得到转化。所以,要下力气克服过去那种从组织结构到功能结构自我封闭的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的僵化格局,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三,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从当前我国实际看,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分步实施。调整结构就是要调整科研机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政府办科研,调整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办科研,要把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同时科研所要调整内部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调整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之间的结构等等。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分流人员,提高效益,加强责任。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就是要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
  第四,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经济落后,归根到底是科技落后,而科技落后与多年来科技投入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与企业投入较少的联系更为密切。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转变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树立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战略性投入的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国民收入一次分配重点投入,二次分配增加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资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