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走向崇高——革命历史题材戏曲的一种美学倾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8
第7版(文艺评论)
专栏:

  走向崇高
  ——革命历史题材戏曲的一种美学倾向
  廖奔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现代戏研究会和山东省文化厅1999年4月10日至16日于济南召开的戏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研讨会上,笔者集中观赏了一批九十年代创作的剧目,由其引发,我的理论思索与解构主义和英雄主义两者遭遇。
  八十年代文艺创作中有一股消解崇高的风潮,它的负面影响是在解构了此前文艺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英雄观之后,倒向非理想化和非道德化,甚者使英雄流于皮相、崇高转为滑稽、严肃遁入油滑,将文艺作品涂抹上一层冷漠、嘲讽、虚无、玩世的低调色彩;它也许能打破概念化、公式化、脸谱化,将英雄人物血肉化、个性化、丰满化、真实化,其结果是酝酿了九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一种明显美学倾向:在普遍消解了以往英雄主义熠熠光环中虚幻的部分之后,留下的是经过分光镜过滤后的真实的崇高。
  九十年代的戏曲创作在处理革命历史题材时有着某些共通的趋势。首先是视位的下移,不仅聚焦于革命中的领袖人物、那些决定了中国命运的政治与军事英雄,同时也把目光移向普通人。采茶戏《寻找CCP》主角苟伢仔是一位幼稚的红军新战士,京剧《青春涅槃》的女主角方斐是带有小布尔乔亚气质的新四军女文工团员,吕剧《石龙湾》的女主角彩螺甚至是一位生活在封建家族势力压迫下胆小怕事的渔村寡妇。普通人是历史纪念碑基座上的砖块,他们无法摘取碑额上悬挂的桂冠,然而历史却由他们肩负。视位的回归使戏曲作品与普通观众拉近了距离。其次是择取点的转换,不再展示成熟革命者如何在艰苦的斗争中显露智慧、力量和勇气,而是更多着眼于普通人如何战胜自身弱点、逐渐成长为坚强的革命者。苟伢仔参加红军三个月,就遇到部队被打散、白色恐怖笼罩的局面,为了带领几位彷徨、犹豫、动摇、泄气的战士找到队伍,他假冒共产党员,自任队长,其间屡犯错误,遭到大家的怀疑,甚至被当做叛徒,但最终他超越了自身,赢得了信任。彩螺为避免村民闲话而默默地压抑着自己的情欲,然而突发事变使她成为抗日者遗婴的保护人,尽管矛盾、犹豫、担心、害怕,但良心、责任和母爱还是促使她挺身而出,担负起通奸和养私生子的几大罪名,用自己被缚石沉海的牺牲来换取婴儿的生命。革命的参与者更多是对于革命缺乏精神和理论准备的普通人群,他们只本着朴素的做人准则而投身革命,但他们却是历史的主要动力。主人公的返璞归真使戏曲舞台更加贴近了真实,增强了感染力。其三是注重于对人性真实存在状态的发掘与提炼,注意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消除固定的表现模式,不再简单地以善恶定是非。《石龙湾》里忠厚老实、同情并处处帮助彩螺的牛大壮,未能度过舍命救孤这一关;平素惹事生非的马邪子,最终却能为彩螺挺身而出。采茶戏《山歌情》里一对长期积怨的情敌,对敌时却为了保护革命而彼此争取死亡。人性的弱点无处不在,革命者身上同样不可避免,不回避弱点就不回避真实,掩饰了弱点也就制造了虚假。活生生的形象塑造使戏曲舞台增强了感情征服力。其四是舞台手段的朴素化,用白描手法平淡处理壮烈行为,尽量避免外在的人为渲染与煽情,而让崇高感通过人物行为自然呈现。《苦菜花》里八路军女战士赵星梅的就义,通过峰回路转的景片调度和壮烈的爆炸声,处理得含蓄而抒情。《山歌情》结束在男女主人公为解救他人而比赛山歌,众人为掩护他们也加入合唱,最终一阵扫射的枪声,使这一切戛然而止。《青春涅槃》女主角方斐更是用她动人心魄的战地舞蹈暂时阻住了敌人的进攻,火凤凰的塑型象征了她捐躯的神圣。有时平淡比激烈更能宣示情感的极致,尤其是在激烈被滥用得无以复加之后,平淡使戏曲舞台找到了回味。很明显,当形式上的外在英雄主义被消蚀了之后,上述作品里仍然掩映着崇高,一种被解构之后更为实在的崇高。
  总而言之,九十年代的戏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更注目于塑造真实的普通人形象,这些人可以不被视作英雄,而历史更多是由这些普通人建构的。他们的行为构成另外一种崇高———普通人为了信念、责任、良心、义务而献身的崇高,它更能唤醒社会大众的良知。当崇高被重新构筑之后,是它以真实为柱基,呼唤起人们心中的神圣感和道义感,支撑着崇高的大厦不会坍塌。
  崇高感是人们欣赏心理中一种重要的审美需求,它激发人的精神潜流中向上的一路,它与理想主义、奋斗精神、坚忍不拔紧密相连。而舞台戏剧因其特殊的交流手法最易于提供崇高感。更重要的是,本世纪所发生的那场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命运的革命,其本身是崇高的,它要求着英雄主义的舞台体现。如何体现,自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经过了长期的舞台重复性渲染之后,在远离革命的更生代成为主要的观众群体之后,在解构主义成为某种社会思潮之后,任何人为的虚幻都会造成英雄主义的致命伤。西方的经验仍然值得借鉴,同样是表现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那场反法西斯的卓绝战争,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那些作品所引起的强烈审美震撼与广阔的社会接受幅度,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理应产生具有同样影响力的作品,创作观念与方法的正确把握就成为重要的前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