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大庆今年40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1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1

  大庆今年40岁
  本报记者 董伟
  开篇的话:假如你整日行走在城市的高楼之间,时光流转,你也许会惊诧于这世间的变化;假如你是一位漂泊已久的游子,多年之后,也许再也认不出归家的路;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切都在变,共和国50年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多少憧憬。
  于是,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循着一些新兴城市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去感受共和国的发展脉搏。
  这些城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们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时代一同成长。随着矿井的延伸,铁路、公路的畅通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大幕已经开启,《城市新观察》专栏呈现在你眼前的可能不是多幕剧,只是精彩的片断,却也足以展示一座城市性格中最深厚的内涵,仿佛一位青年人坐在你面前,娓娓讲述着他青春的故事。
  城市新观察①
  ●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是大庆精神人格化的代表;
  ●“可以盖些高楼,让大庆更美丽”;
  ●开始发展以高科技为先导的非油替代产业,大庆展现出的是一种成熟的骄傲。
  “老百姓生个孩子都叫‘大庆’,给国庆10周年献这么大的礼,我看也叫‘大庆’吧。”40年前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出油,宣告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同时,把我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上。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听到这个喜讯后说了上面一番话。于是,这个松辽盆地上叫大同镇的地方从此改叫了大庆。
  73岁的薛国邦是油田会战初期与铁人王进喜齐名的“五面红旗”(王马段薛朱)之一,是大庆油田第一支采油队的队长。4月8日上午,在薛老的家中,记者与老人一边翻着会战时期已经泛黄的照片,一边回忆那火红的年代。“1960年6月1日,第一车600吨原油从萨尔图车站发出,我累得昏睡了两天两夜。仿佛一觉醒来,大庆40年发生了我们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变化。”
  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党组上报中央,提出“打算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歼灭战的办法,来一个声势浩大的大会战”。中共中央于同月20日批转同意此报告,会战开始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董必武等先后来到大庆。在大家的关注之下,大庆开始了它的创业之路。
  40年来,大庆市已累计给国家上缴利税2100多亿元。大庆人总是骄傲地告诉你:“国家在大庆的投入产出比是1∶44。”据统计,大庆油田已累计为国家创汇482亿美元。高产稳产达23年之久,并将以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原油产量保持到下个世纪头10年,可谓对共和国“功德无量”。
  大庆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它却拥有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就是这个城市精神人格化的代表。在铁人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打下的第一口井旁,大庆修建了一个“铁人纪念馆”。春风习习,站在当年铁人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池子边,耳边似乎仍能听到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大庆如今已颇具现代气息,可是,你却经常会在某一单位的大门上或围墙上看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一些会战时期的标语。这就是大庆!
  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自己却想得太少太少。邓小平同志在油田会战时期曾两次来到大庆,1978年9月14日,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大庆,看到大庆楼房很少,人们仍然过着很艰苦的生活,不由地说,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可以盖些高楼,让大庆更美丽。“这样,才有了今天这般美丽的大庆。”大庆人都这么说。
  “磕头机”是大庆的一大景观,一出大庆火车站,就可以看见10个“磕头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许多人在“磕头机”身上读到的是某种精神和诗意,可记者每次看到“磕头机”,总感觉那是一个个步履艰难的老人。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1990年2月,江泽民同志来到大庆,视察完后留下一句话:要“未雨绸缪”!大庆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花园般的住宅小区,气魄的铁人广场,宽敞无比的大街,以及和大庆的历史脉脉相通的城市雕塑。大庆的美是一种很有品位的美;发展非油产业,发展以高新科技为先导的替代产业,力争到2010年使其成为大庆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庆人现在的骄傲是一种成熟的骄傲。
  像广袤的松辽平原当初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第一批参加石油会战的勇士一样,今天的大庆更以大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的投资者。刚刚从华东三省一市招商引资回来的大庆市市长杨信兴奋地对记者说,签约总额达242.1亿元,占了全省的一半还多。“这虽然有大庆市软环境和硬环境的优势,但是,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大庆’这两个字所具有的无法量化的无形资产。”杨信说,这是以两个时期铁人为代表的大庆人用对共和国的忠诚和奉献凝聚成的无形资产,我们要珍惜,要用好,更要以我们自身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让大庆永远繁荣、美丽。(附图片)
  题图:大庆油田工人住宅。
  1960年6月1日,大庆首车原油外运。
  大庆市居民小区。
  高科技采油。 王青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