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科技潮涌红土地——赣南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科技潮涌红土地
  ——赣南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纪实
  本报记者 余清楚
  一股从未有过的科技热潮,在赣南红土地上涌动。
  谷雨时节的赣南,农村春意盎然。全区361个乡镇创办的1016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魅力已显,共吸引了2700个村、31万多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去年带动村级增收1337万元,农户户平增收660元。去年,赣州地区农村工作名列江西省第一名。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大批乡镇干部把办公室“搬”到了田头地脚,“搬”到了山窝塘边,吃住在基地,学科技,用科技,成为科技的播火者。目前全区分流干部占总职数的25%。
  随着科技示范服务活动的展开,各地县乡党校、电教中心、科技活动室变得热闹起来。全区各级组织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5万期,其中培训基地干部5.8万多人次。许多基地干部边实践、边学习,从“门外汉”一步步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
  市场经济呼唤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离不开良种良法。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好像农业生产的“试验田”,适宜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什么,基地提供了决策的科学依据。山楂籽是一项高效益的药材项目,安远县版石镇计划在全镇大面积发展,乡里先在示范基地试种,结果失败了。原因是版石地理、气候条件不适宜栽种山楂。这个项目后来被镇里否决,一场损失由此避免。
  通过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辐射,去年赣南共推广实用技术50项,筛选发展了乌牛、月鳢、茶薪菇等良种100多个,其中杂交水稻面积、三元杂交良种猪率居江西首位。
  在信丰县流传着“一根稻草”提起“三个袋子”(米袋子、菜袋子、钱袋子)的故事。该县坪石乡党委副书记王庆盛带领5名干部走出机关,办起系民草菇场,开发反季节稻草栽种草菇项目。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一向肥田喂牛的稻草身价倍增,附近400多农户很快发展草菇270万袋。接着,系民草菇场牵头成立了草菇运销联合体,向菇农承诺:包技术指导,优价供应菌种,保护价收购草菇。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龙头”,在全县23个乡镇场分流488名干部,共创办草菇示范基地50多个,去年产菇1亿袋。
  示范服务基地还以其“公司+农户”、“基地+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全南县近百个蔬菜示范基地与沿海10多个市场网络签订销售合同,根据合同再确定生产的品种和规模。这种“订单农业”让菜农吃下了“定心丸”。去年全县75%的农户发展高山蔬菜8.3万亩,很快形成产业规模,基本上实现了外销,农民从中人均纯收入达到875元。
  遍及乡镇的科技示范基地,“托”起了当地的一个个支柱产业。寻乌水咸菜,全南高山蔬菜,瑞金鳗鱼,上犹网箱养鱼,于都稻田养鱼,会昌牛蛙、鹧鸪、肉兔,兴国灰鹅,大余花卉,赣县板鸭,石城莲、烟,其产值均接近或超过当地粮食产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