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从败走麦城到重振雄风——来自哈尔滨市西集油厂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5
第6版(乡镇企业)
专栏:企业风采

  从败走麦城到重振雄风
  ——来自哈尔滨市西集油厂的启示
  □韩惠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西集油厂自1982年创建以来,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率先跨入黑龙江省500强企业和省级先进乡镇企业行列,成为全国第一批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基地和出口创汇大户企业。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集油厂却因内部机制等诸多因素而江河日下,走了“麦城”。到1997年,这家企业年亏损额已达1635万元。1998年初,企业被交由“能人”国智宽来领办。
  国智宽不辱使命。1998年不仅一举甩掉企业亏损帽子,而且当年实现利润780万元,缴纳税金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倍,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加2.25倍。
  企业围绕市场转
  过去,西集油厂由镇办时,秋天收购大豆原料,镇政府派出几十人,兵分多路大车小辆往回运;缺资金,镇主要领导跑省跑县想办法。如今还靠谁?逼着国智宽自己“找辙”。资金短缺,国智宽打破陈规趟新路,采取“合作加工,利益均享”的策略,不管你是个体私营还是国有、集体,只要肯往油厂投钱,投多少盈利分多少;只要你赊给大豆原料,油厂即给你优惠。与此同时,撒出人马进行豆源市场调查,在获得大豆原料供大于求且价格下跌的信息后,及时推出“慢收购快销售”的经营战略,建立了远在成都,中在大连、北京,近在吉林和本省的豆油、豆粕销售网络。结果,实现了销售成品无积压,减少了占压资金,增加了资金周转率。
  价格瞄准市场变
  “越贱越不买,越贵越不卖。”国智宽说,他们油厂过去在这方面也吃了不少苦果子。豆油、豆粕生产加工出来,存在库内等待价格上扬,一等几个月。即使等来了好价格,可库存大,扣除占压资金这笔账还能有多大“油水”?去年,国智宽果断地实施了新的“章法”:价格瞄准市场变。月月价格浮动,不等不靠。仅去年5月份豆油的价格就涨落了10次,他都义无反顾地及时拍板快销售、快周转。国智宽认为,只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迎合了市场,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之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反之,在产品价格上“钻牛角尖儿”,等于“自己给自己下绊子”。
  管理盯住成本干
  国智宽上任伊始,就敏感地认识到,机制不改,企业难活。于是,他首先对厂内各级领导班子实行了优化组合,工人重新定岗定编,招聘上岗。使原来的248名职工减为160人,仅“人头费”一年就节省开支40万元。其次,采用“一厂多制”的机制,把改制和降低生产成本紧密联系起来。厂里规定,吨豆收购费用为4.90元,比1997年的9.50元下调了4.60元。由于责权利分明,实际吨豆收购费用仅为4.03元,比1997年节省了5.47元。车间按厂规定的吨加工大豆成本指标,分解到3个班组。如实际成本低于规定指标,节余资金可全部作为效益工资发给工人。反之,生产成本超出厂规定指标,全车间则用当月工人工资顶补。这样一来,工人们便想方设法去提质、降耗、增效。1998年,重振雄风的西集油厂,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