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构筑通往社会之“桥”——记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5
第7版(教育)
专栏:

  构筑通往社会之“桥”
  ——记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李红
  今年北京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手早,办法多,方式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观念到职能、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就业指导突出服务意识
  近几年,北京一些高校纷纷建立起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取代了以往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由过去的单纯管理转化为指导、服务、管理三位一体,并向以服务为中心发展。不仅是机构名称改变了,从事学生就业工作老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北师大学生处处长认为,高校的就业工作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而在较早建立就业指导中心的北京工业大学,经过几年尝试,初步探索出一套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方法。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有的高校在校内举办大型、小型招聘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采访,碰到大连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义,他是利用出差机会到学校来招毕业生的。人大就业指导中心为他安排了一场小型招聘会。他与前来应聘的12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半小时面对面的洽谈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种形式,能让用人单位对学生有感性认识。”在就业中心,刚与陕西省电信局签约的人大管理系毕业生齐宁说,就业中心老师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深入。据悉,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大学已举办100多场大小型招聘会。
  为了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做好就业工作,人大就业中心的老师们从大四第一天就展开工作。他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们意向集中的地区和行业,派出人员调查了解情况,开展宣传工作,发出信息函。还将最熟悉本行业情况的负责人请到学校为毕业生举办讲座,使学生了解社会……由于工作到位,已签约的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满意。
  指导具体,咨询到位,信息畅通
  为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了解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知晓择业技巧,北京各高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北京工业大学从1988年就开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后来逐步完善为就业指导课。北师大为毕业生印制了就业指导手册,解答同学们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北大设立就业咨询室,随时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在让学生充分选择的基础上,各高校还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国家经济、科教和国防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建功立业。
  在清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用人单位只需带一个光盘,就可以在这里举办一场单位情况的介绍会;信息查询室,设有10余个计算机终端,学生和用人单位随时可上机查询;学生咨询室,学生随时可向专家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中心主任王志诚介绍,他们不久将安装远程可视电话,那时候,学生在中心就可接受千里之外用人单位的面试。
  1998年,清华大学对就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校系两级管理变为学校统一管理,院系配合,就业服务中心成为为学生就业服务的主渠道,减少了中间环节。王主任说:“学生是学校的主要‘产品’,就业工作就是要完成将毕业生推向市场的任务,建立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利用市场竞争控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硬件建设还须跟上
  市场机制的引入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工作和就业干部队伍的建设。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中有博士、硕士、副教授,还返聘了两位教授。
  北大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从多年的实践中认识到,就业工作干部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就业工作的好坏。经过多次培训、学习,北大具有了一支觉悟高、业务熟练的就业干部队伍。
  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入市场机制,而最终目标将是毕业生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因此,高校就业工作势必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在采访中发现,少数高校存在就业主管人员偏少、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办公场地少等问题。目前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注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附图片)
  左图为北师大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