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民办高教走出一条成功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5
第7版(教育)
专栏:

  民办高教走出一条成功路
  杨智翰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宣言指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高等教育的形式要向多种多样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世界的潮流。我国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所开创的事业,适应了这个大趋势和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他们在借鉴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经验的同时,发扬我国民间办教育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创造了服务市场经济、灵活主动的学校运行机制,并正在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条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道路,创建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其显著的特点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20年来,全国民办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230所,这些学校好、中、下约各占1/3。每年招生量和在校生量接近国办高等学校的一半。江西省去年民办高校招生就占高校招生总数的55%。北京市民办高校95所,在校生25万人。民办高等学校多数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这是它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职业”、“应用”是民办大学的特点,毕业就能就业,就业率90%多。北京就有150万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从北京总校向全国各县辐射,依靠科协遍布全国的力量,已经培训300万农民掌握了致富的“钥匙”。
  “科教兴国”战略激励了从大学离退下来的校长、系主任和教授们进行第二次事业开发,创办民办高等学校。在北京的清华、北大、人大、师大“四大名校”已有万名离退休的办学和教学专家,教授副教授就达5000名,这是民办高教发展的雄厚专家资源。清华、北大创办的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师大创办的民办京师科技学院,东北大学创办的民办沈阳英才学院,西安交大创办的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他们运用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和运行的机制,开创了国办高等学校辐射的“网络教育”,继续扩散,连锁发展,已经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高等教育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这是高等教育领域办学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20年的实践说明,民间有能人,民间出智慧。他们白手起家,主要靠学费收入,滚动发展,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把学校办出了规模,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民办高校多是高等职业教育,遗憾的是主管部门从教学计划、教材到考试都没有帮助很好解决,民办校长们不得不以1500学时的授课应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让学生取得国家学历。另外,加上1000学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的实践能力。怎样把教学计划的这种“逆向奋斗”尽早统一起来,这是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
  我们要适应“还教于民”的国际潮流,管得过多、过繁、过死,只能限制创造,束缚民间众多专家们的作为,这个观念要变革。21世纪中国教育的振兴,必将展现出灿烂的曙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