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探索中国的海洋文明——读“海洋与中国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探索中国的海洋文明
  ——读“海洋与中国丛书”
  王海峰
  中国有没有海洋赋予的文明?如何给海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定位?这是国际国内学术界长期争讼未决的公案。要理清这个问题,需要有发达的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江西高校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由杨国桢教授主编的“海洋与中国丛书”,就是一套为中国海洋文明历史自觉呐喊的丛书。
  丛书把聚焦点放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航海时代”来临后的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这是因为“航海时代”的海洋联系使历史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中国海洋发展的成败荣辱、经验教训值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也因为这段历史所遭到的误解和歪曲最多,没有充实和有说服力的历史证据难以改变旧有的观念。传统观念把海洋社会经济等同于以海洋商业为推动力的资本主义工商经济,把海洋社会经济史等同于“欧洲扩张史”。事实上,海洋经济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海洋社会经济史是多元的,把中国排除在外是一种误导。承认中国古代有过“航海时代”,但随着郑和下西洋的结束落幕了,同样是一种误导。从旧观念挣脱出来,需要知识创新,重新“发现”和建构中国的海洋历史。
  海洋经济是海洋历史的基石,海洋社会是海洋历史活动的主体。重新诠释海洋经济、海洋社会的概念内涵,提出海洋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范式,之所以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和研究路径,在于它把直接和间接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人群活动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社会机制,与陆地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存在互动整合的关系,从而有助于给海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定位;在于它采用“科际整合”的方法,移植组合涉海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成果,从海洋看中国,从比较世界史看中国,扩大了史料资源的范围,拓展了研究的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构架。以此作为发展中国海洋史学和建设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出发点,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这套丛书只是学术园地上的几朵小花,她们绽放在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沃土上,挖掘海洋信息,探讨海洋成败,复忆海洋过去,关注海洋未来,显示了史学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学术魅力。二十一世纪海洋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海洋发展提供历史根据和借鉴的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必将迎来大发展。“海洋与中国丛书”的面世,也就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了。
  (“海洋与中国丛书”已出版杨国桢著《闽在海中》、陈东有著《走向海洋贸易带》、曾少聪著《东洋航路移民》、欧阳宗书著《海上人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