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又见百万雄师过大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4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又见百万雄师过大江
  本报记者 向兵
  终于等来了长河落日。绚丽的晚霞染红天空,燃起江面万点金波。
  岸边,三名战士举起信号枪,江面上数百条渔船齐刷刷挂起等候已久的船帆,江两岸成千上万的乡亲屏声静气睁大等候已久的双眼。三枚蓝色信号弹升天,顿时,落日熔金的江面上枪声大作,不绝于耳的爆炸声掀起千百道冲天的水柱,滚滚硝烟下数百条帆船呐喊着,奋力冲向碉堡林立的彼岸……此时,江中、岸上,十台摄影机紧张地转动着,从不同角度将一个恢宏而壮丽的血色黄昏摄入镜头,借以再现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百万雄师过大江”。八一厂继《大决战》、《大转折》之后,拍摄的全面表现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系列革命历史巨片《大进军》,亦将由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年百万解放军从江阴到湖口五百多公里长的战线打过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进行。在洪泽湖入江处的大沙河畔的拍摄现场,导演韦廉向我们介绍道:“这里拍的是西集团渡江的场面戏。”以千军万马血火拼杀的阔大场面,展现重大历史事件,是八一厂独步中国影坛的优势,也是《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显而易见的艺术特点。但韦廉这位曾执导了《大决战·平津战役》、《大转折》等片的八一厂资深导演却告诉我们,正在拍摄的这部《大进军·大战宁沪杭》不再沿用一贯的手法,不再对大场面情有独钟。再现百万雄师过大江,除了拍摄西集团的大场面,东、中两个集团则选取部分战士抢先出发迫使大军总攻提前的偶然事件和江阴炮台起义、路遇英国军舰等史实,分别加以表现;宁沪杭大战落幕于大上海的解放,对这一战役的描写则一边是保护上海这一远东大都市不毁于战火,我军不许开炮,攻城将士前赴后继伤亡惨重,一边是城里电车照开、百姓生活如常的战争奇观。
  渡江战役、解放大上海,几十年来已有不少影片表现过这一题材。“面对这样一个已经被反复开采过的矿井,要挖掘出新的东西来很难,”韦廉说,“我们将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来讲述故事。”因此,人们将首次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看到一批当年的战地摄影师、擅自提前渡江的战士、送大军过江的小姑娘、率炮台守军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等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走上银幕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的真实细节和当时的真实心态。“这是活的历史,他们的话比编得再好的故事都生动、真实,自然更感人。”韦廉认为,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增强纪实性手法,不仅是表现形式的探索,更在于能直面历史,将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未被重视或有争议的重要史实和失误,不变样地交给观众去思索。因此,韦廉对这部尚未完成的影片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影片有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还揭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以及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观众希望看到的。”
  和已拍成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影片相比,《大战宁沪杭》不仅耗资少,而且拍摄时间也短得多。因此八一厂领导和制片主任赵学华非常感激协拍部队官兵和上海市、洪泽县等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为拍摄西集团渡江一场戏,南京军区83238部队和高炮旅的五千多官兵驻扎大沙河两岸演练了半个多月。洪泽县委宣传部长刘成周告诉记者,县协拍领导小组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走乡串户,才找回了散在洪泽湖和淮河里的三百多条船只和掌船的船老大。“当年渡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今日拍摄渡江仍然得益于人民的支持。这就是咱中国的特色,独有的优势。”身在拍摄第一线的八一厂副厂长安澜如是说。(附图片)
  图为拍摄现场。栗石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