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朝前看看 朝后看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4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朝前看看
  朝后看看
  叶延滨
  关于诗与散文的区别人们说了不少,但我要说的这一点,也许很少有人想到。
  因为这是我的经验,也许这也只是我感到的区别,或者说是我在写散文与写诗时感到的区别。
  写诗是朝前看,写散文是朝后看。
  最早的经验就如此。国庆节快要到了,老师说了,班上的墙报谁写一首诗呀?于是就想象,想象那尚未到来的快乐和庄严,这就是最早的向前看了。而散文不同,散文一定要在国庆之后老师才会出题目,当然不只是国庆,植树也行,春游也行,慰问军属也行,但都是之后。之前的散文也有,没发生的,提前变成了文章,捡到一个钱包,遇到一个过马路的盲人,出现在学生作文里。老师说,瞎编,其实换个角度说,是小天才把诗写进了散文,文体错了。
  生活的经验也是如此。坐在车上,如果是头一次来,会从朝前的窗户向外张望。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想象,也充满了惊奇。这时候,向前看的这个人,他的心理状态就是诗意的。诗人就是一个进入了“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充满惊奇”人生境界的人。坐在车上,如果是旧地重游,这个人常常对车窗外一晃而过的景物,再次回头去捕捉。因为那似曾相逢的东西激起了他内心的故事。
  年轻人总是向前看,年轻人从本质上说是诗人,是谁说过,十八岁就是诗人!这不奇怪,因为年轻人前面的路更长,他必须取向前的姿态,向前也就是取诗的姿态。诗的姿态会给他爱情、事业、荣誉和骄傲。年纪大的人更多的是散文,哪怕人们说他是诗人,他依然更倾向于散文。因为他走过的路更长,他从自身的经验中汲取生活的营养,像树从自己的根得到支持。他也许还写诗,但他更多的依靠经验而不是幻想,这时,他的诗,人们说成熟了,成熟了的诗情就是散文。
  一个人如此,一个时代也是如此。开国元勋大多有诗人才情,更有诗人激情。马上得天下,倚鞍吟诗章,挥剑裁昆仑,泪飞雨倾盆。大手笔,也会有大喜,还会有大悲,在《诗刊》最畅销的那些年,诗意看涨,而物质生活却在无诗意地配给着。而在最近的这个“新时期”之初,最具诗意的三个字,就是“向前看”。不过,只是充满诗意的国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当这个国家一天天成熟了,那就是浪漫的口号少了,“激动万众”的运动少了,没有诗意的讲求严谨的“散文”,法律和法规,像刻板的快慢车道和斑马线,规范了社会的一切。在1998年最动人的一句话,不是诗,是“人民币不贬值”。在务实的年代,你要记住,人们开口说“有诗意”,不都是褒奖。
  扯远了,还是说诗与散文。诗取一种朝前看的姿态,(不是说诗不来自生活,也不是说诗不需要经验。)这种姿态把我们的生命向前延续,以至于从存在,伸入空幻,作着将空灵变成存在的努力。这种努力极其可贵,可贵于它在“实在”与“虚无”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是让人长出翅膀的努力,它没有让我们变成鸟,却让我们有了灵魂。灵魂是什么?就是可以离开这个肉体的我,另一个自由飞行的我!
  同样的,散文取一种向后看的姿态,(不是说散文都不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说它更多地植根于经验。)这样姿态是我们的生命向后的延续,它从存在伸入消失,作着将消失变成再现的努力。这是人才具有的能力。这种努力,将个体生命已消失的部分,浸入文字之中,像照片在显影液中再现,从而变为“现实的一部分”。不仅个人,一个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这么从遗忘巨川中浮出水面,这浮出水面的东西,我们称为历史。历史是什么?就是人们用文字凝固了的往昔烟云,将风雨烟云点铸为金石!
  向前看看,向后看看,我们每个人短暂的生命一瞬间变为无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