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去年制糖业亏损约30亿元,比上年增亏10个亿——“甜蜜的事业”苦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去年制糖业亏损约30亿元,比上年增亏10个亿———
  “甜蜜的事业”苦了
  本报记者费伟伟
  制糖业素有“甜蜜的事业”之称。然而,1997跨1998年制糖期,国内制糖业可谓吃尽苦头,全行业有90%以上的企业亏损,整个制糖业全年亏损约30多亿元,比上年增亏10个亿。工业不景气,糖农们自然也难有笑容。不少地方的糖农甚至下田抡起了砍刀。黑龙江省甜菜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达42%。
  糖料(甘蔗、甜菜)是仅次于棉花、食用植物油料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且糖料种植区大多集中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省、区,糖业(包括工业、农业)是这些地区扶贫开发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制糖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近1000万糖农跨过了温饱线,3000多万糖农由此夯实了迈向小康的基础。因此,糖——这一“甜蜜的事业”,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植发展的产业。
  然而,步入市场经济以后,“甜蜜的事业”也同样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专家们在分析近年来制糖业所出现的每况愈下的产销态势时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糖的产量已大于需求。制糖企业呼声很高的另一个问题,是近年来走私糖、非法进口糖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去年以来,为支持糖业生产,国家对食糖走私违法活动施以重拳,加强了食糖进口管理,将食糖进口、加工贸易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已基本堵住了走私和非法进口。此外,国家还在广东、广西、云南增加了40万吨的地方食糖储备计划。最近,国家计委还发布了1998跨1999年制糖期食糖指导价格,明确价格政策,维护食糖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
  如此数管齐下,各项措施也逐步到位,目前全国糖价已止跌回稳并呈稳中有升态势。主产区库存陈糖基本销完,新糖已开始投放市场。
  那么,采取了这样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后,我国制糖业能否由此渐入佳境呢?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潘蓓蕾认为,我国制糖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即中国制糖业自身竞争力不强。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大国之一,然而大而不强。先看糖料,我国的糖料单产和含糖分较低。我国甘蔗平均亩产3.6吨,比国外先进产糖国家低2吨左右;甜菜亩产1.2吨,与欧美、日本等国每亩3—4吨相比,差距更大。甘蔗含糖分不到13%,澳大利亚为15%;甜菜含糖分15%左右,而欧美、日本等在16%以上。再比较制糖。我国的糖厂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消耗大,成本高。甘蔗糖厂平均规模为日处理甘蔗1300吨,仅为国外平均规模的1/5到1/8;甜菜糖厂平均规模为日处理甜菜1100吨,是国外平均规模的1/3到1/5。而制糖耗煤率则比发达国家高出4%—5%。
  因此,国家轻工业局决定,1999年要将制糖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行业来抓。一是支持地方关、停、并、转一批原料无保证、成本高、资产负债比例高、经济效益差的小糖厂,压缩食糖生产能力30万吨;同时适当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优化结构。二是采用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和高新农业技术,推广高产、高糖良种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提高糖料单产和含糖分。三是采用新技术对糖蜜、蔗渣、废粕等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而制糖业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相关,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关系很大,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时机,“甜蜜的事业”前景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