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节水灌溉农业再上新高的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0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节水灌溉农业再上新高的关键
  陈雷
  水是一切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节约用水,既是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节水灌溉刻不容缓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全,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单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5公斤左右,远低于2公斤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水的浪费十分严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一场革命。
  据统计,与漫灌相比,采用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左右,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我国北方很多井灌区采用喷灌后,亩次灌水量从80立方米减少到20立方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把全国水的平均利用率提高10%,每年即可节约300多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
  成绩显著任重道远
  近30年来,各地在推广节水灌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996年9月,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在有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打井和建设节水型井灌区。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全国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187亿元,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6415万亩,水稻节水灌溉等非工程节水面积2.6亿亩;取得了节水150亿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230亿公斤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尽管我国节水灌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节水政策研究不够。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特别是如何用经济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政府对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应采取哪些保护扶持政策,以及对粗放用水应实施怎样的约束机制方面研究得还很不够。二是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和应用仍是薄弱环节。三是农业灌溉水价偏低,难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不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全国节水灌溉发展目标,每年至少需要投入60亿元。目前,节水灌溉的主要投资渠道是农业银行发放的节水灌溉贴息贷款。每年只有20亿元贷款规模,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
  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为使我国农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广节水灌溉,是各级水利部门刻不容缓的任务。
  1.用经济的手段促进农业节水。目前,农业灌溉水价还不到成本的一半,最低的一立方水只有几厘钱。水价偏低是造成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必然导致农业用水的严重浪费。因此,“大锅水”不能再喝下去了,必须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改革。
  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同国外相比,我们的节水灌溉技术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加快节水灌溉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转化和应用。
  3.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国家应加大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较大和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而兴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各地要发扬自力更生和不等不靠的精神,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以奖代补和贴息扶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
  4.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随着节水灌溉的发展,工程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承包制”,确保工程质量,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作者为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