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英名永载史册——沉痛哀悼三位烈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1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

  英名永载史册
  ——沉痛哀悼三位烈士
  金凤
  这些天,神州大地沉浸在一片深重的震惊、愤怒和哀痛中,到处传颂着三位英雄儿女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的感人业绩。人们从报纸、广播、电视上,凝视着他们的面容,谛听着烈士父亲撕裂肝肠的哭诉:还我亲爱的女儿和女婿!共和国和外国使馆为三位烈士下半旗,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他们的遗像致哀,全国人民发出一致的怒吼,严正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他们的暴行公开正式道歉,调查真相,严惩肇事者!
  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和女新闻工作者,我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同时又为英勇献身的三位同行感到自豪和振奋。
  中国的新闻事业和祖国的解放、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工作者一向和祖国共命运同呼吸,有强烈的爱国、民主传统,敢于伸张正义,挥笔痛斥强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二十年代有著名报人邵飘萍惨死在军阀的绞刑架,四十年代著名军事评论家羊枣惨死在国民党集中营。新华社诞生的七十多年中,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世界进步事业,竟献出一百多位记者、编辑的宝贵生命!如今,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青年记者许杏虎和女编辑朱颖又在北约导弹袭击中牺牲在异国土地。
  四十八岁的邵云环是新华社一位十分能干、敬业的女记者。今年3月,科索沃形势已十分紧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发出威胁,空袭已如箭在弦,迫在眉睫。就在这样的危险时刻,她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主动请缨,奔赴南斯拉夫前线。在阵阵炸弹声中,她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秉笔直书,发回不少笔锋犀利痛斥强权的第一手报道。这是何等无私无畏啊!三十一岁的许杏虎和二十七岁的朱颖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去年7月到贝尔格莱德工作,两人积极配合,发回大量客观公正的报道。美好的青春在他们身上闪光,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刚刚开始,如今却双双倒在血泊里,怎不令人万分痛惜!
  我不禁想起年轻时的一段经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曾在人民日报编过《抗美援朝专刊》,从事军事报道。1955年1月,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打响,我那时正好也二十七岁,作为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赶到前线,采访战俘,写了揭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培养训练国民党特务侵扰我沿海军民的文章。3月,美国又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军舰,帮助国民党强行劫运我大陈岛一万八千多居民去台湾,并在岛上埋下许多地雷。我和六位男同行随工兵扫雷部队踏上满布地雷、空无一人的大陈岛,亲眼看到码头上血迹斑斑,看到美国成箱的子弹和刺刀,看到渔民来不及收起的渔网和孩子咬了一口的米团……桩桩件件都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劫走中国居民的罪证。我怀着满腔义愤很快写了《大陈在控诉》,向全世界控诉美国的罪行。
  四十多年过去了,霸权主义变本加厉,公然践踏国际公约,杀害无辜平民。三位同行又倒在美国制造的导弹袭击下,我真是感同身受。
  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得好:现在不是1899年。霸权主义为所欲为恣意欺凌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以三位烈士作榜样,继续用我们的笔,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同时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一定更好地履行中国记者的神圣职责,告慰三位同行的在天之灵。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亲爱的同行,你们的英名永载史册,你们永远活在十二亿中国人民的心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