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少干涉,多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2-19
第2版()
专栏:

少干涉,多领导
本报记者 吕建中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油料、棉花统购政策的实行,农民手里的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应当怎样引导农民给手里的钱找到正当的出路?应当怎样帮助农民正确地安排生产和生活?这确实是今天农村工作干部所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有些干部对农民手里的钱很不放心,看到农民在生活方面花一些钱,就轻率地扣上“浪费”的帽子,于是对农民生活过多干涉的现象就发生了。有的干部像管家婆似地检查农民到集上买回了什么东西;农民买一件绒衣,买一包点心走亲戚,他也要责问一番。有的地区在粮食仓库门前摆着供销、信用、储蓄、归还贷款、订立合同等五张办公桌,卖粮的农民刚跨出仓库的门坎,就被一片喊声所包围:“喂,把钱存到银行吧,别拿回去浪费了!”“来来来,快交股金”……惹得农民说这是“五堂会审”。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硬是不肯把钱分给社员,有个社员因为姑娘出嫁,要求社长借支十五万元,社长说:“新式结婚,别浪费钱,先社后己嘛!”只批准借给两万元,气得这个社员钱也不要了,也不下地生产了。
当然,今天的农村里确实有些人把集中出售农产品后收入的大量现金,用去大吃大喝,做投机生意,放高利贷。这当然是不对的。应当教育他们不要这样做。有些同志怕农民把钱浪费了,想法子使农民把钱用到农业增产和帮助国家建设上去,这种用意也是好的。可是,为什么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农民的心思,对农民的经济生活不是积极地领导,而是生硬地干涉。这里举一个实际例子。
河南安阳县产棉区西柏涧村一九五四年的棉花丰收了,全村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都喜气洋溢地盼望着分红,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可是干部们怕分了红被社员浪费掉了,便兴了一个令:老社员一律不分红,合作社把钱统一存到银行里去;新社员卖了棉花马上把款向社里投资。社员们的兴头一下被打掉了,纷纷说:“这还劳动个啥,自己的钱自己做不得主!”“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不叫钱在自己手里放一放!”于是没人积肥了,妇女也不下地摘棉花了。新社员看到老社员用一万元也得伸着手去央求社长,自己手里的钱越发不往社里投资了。干部本来是怕社员浪费,而有些社员们却更浪费得厉害了。有的社员明明手里有钱,也没多大花消,现在却硬找个花钱的因由,三番五次追着干部借钱。还有几十户社员去买棺材板,买砖打坟墓。到镇上下小馆的越来越多了。社里订生产计划,实行包耕包产,要社员自报劳动日,谁也不肯多报。牛吉福全年只报七十个劳动日,他说:“这就够我吃的了,劳动的再多,钱也到不了我手!”不仅如此,有些社员和社外群众甚至对社会主义前途也发生怀疑了,他们说:“现在就‘卡’的这么紧,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自己就更作不得主了。”
西柏涧村的干部感到这样不行,便开会检查缺点,把该分的钱都分给了社员。和这同时,又加强了对社员的思想教育,用具体事实说明国家的利益、合作社的利益和社员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说明要办好合作社必须靠大家,说明去年由于社里多投了资,棉花就丰收了;说明大家的钱来的不容易,应该厉行节约,花的得当;同时也说明合作社增加了生产,社员的生活也应当适当改善。干部还告诉社员:供销社已经办来了年货,大家都去买点东西过个好春节。
这一来,社员的心放平了,局势转好了。实际上,社员们本心里那舍得把钱胡乱花了呢?他们把自己劳动所得的钱拿到手里,就会想到:“这一年的力总算没白出,这钱可不是容易来的呀,不能胡花了。”这样,许多人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存在社里好。那些成天吵着要钱的社员现在反而不要了。社员牛吉贵钱也不支了,坟也不打了,父子俩商量起今年报多少劳动日。乡长路德胜所领导的第七社,新老社员共分红四千三百五十万元,结果社员们只留下八百多万元做日常和春节的费用,其余仍存到社里了。全村十个合作社的社员存到银行和投入合作社共有七亿元,占分红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接着,社里又发动社员订生产计划,实行包耕包产。社员自报劳动日非常踊跃。那个原来全年只报七十个劳动日的牛吉福说:“这还有奔头!”他把全年的劳动日提高到一百八十五个。
从此,社员们的生产劲头又大了,男的积肥,整地,准备扩大棉田,妇女们也嘻嘻哈哈地踏着白雪下地摘晚棉花去了。
由此,这里的干部得出了一条有益的经验:对农民的经济生活应该是少干涉,多领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