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文化惨遭摧毁 艺术愤怒控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1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作者是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文化官员,刚刚从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回到祖国。在这篇文章里,他想告诉我们文化丰富、热爱艺术的南斯拉夫正在发生什么——
  文化惨遭摧毁 艺术愤怒控诉
  梁斌
  1999年3月24日,人类历史上非常悲哀的一页。从这天起,一个美丽的欧洲小国遭到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的最疯狂的空中打击。从这天起,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凄厉的空袭警报替代了学校的上课铃声,滚滚的硝烟替代了往日工厂作业的烟尘。在这里,我们已经看不到往日宁静安逸的生活场面,老人的眼中噙着泪水,青年人的脸上透露着愤怒,孩子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北约不分昼夜往南国土上投掷各式最先进的炸弹,炸弹在炸毁军营的同时,也有目的地落在桥梁、公路、火车、汽车、电视台、市内大楼等目标上,另外还“错误”地“误落”在使馆、民居、学校、剧场、医院、菜市场等与军事目标毫不相关的场所。南斯拉夫的许多文化设施和文物档案也惨遭损伤。南斯拉夫档案馆馆长波波维奇在4月3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自北约空袭以来,南斯拉夫一大批文物档案被北约的导弹炸毁。南斯拉夫档案馆曾将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放在市中心的一所建筑物里,因为那里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然而却被北约毁灭了。波波维奇强调,这不仅仅是南斯拉夫人民,而且也是整个世界文化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同时,他致函国际档案理事会,强烈要求北约立即停止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北约用数枚导弹先后两次袭击南斯拉夫社会党所在地的商务中心大楼,使得近在咫尺的南斯拉夫现代艺术馆遭受严重损失,这一位于萨瓦河畔的新式建筑原本是这个地区一座很有特点的现代建筑,现在却是门窗破裂,惨不忍睹。里面许多陈列品因受导弹爆炸冲击而面目皆非,一些雕塑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馆长特尔库列气愤地说,我真不明白,难道艺术也是北约的军事打击对象吗?位于南斯拉夫北部重镇诺维萨德的伏伊伏丁那省政府办公楼也受到了北约“合法”的打击,这是一幢很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凡到过诺维萨德的人大多会在此楼前摄影留念。伏伊伏丁那省政府主席佩罗舍维奇对塞尔维亚电视台的记者说,“北约飞机炸毁了诺维萨德市和伏伊伏丁那省的标志。这座建筑物的名字曾被载入欧洲建筑百科全书,南联盟从没有在这座大楼里做过任何战略性或军事性决策。”
  电影院、学校、博物馆等也都成了北约空袭的牺牲品。学校已无法开课,本来应该在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们,不得不躲进防空洞里。根据塞尔维亚教育部的最新统计,北约的轰炸已使各地学校三百多栋楼房受损。
  在经历了数天的空袭后,南斯拉夫人民从最初的恐惧中定下神来,他们清楚地知道,面对强大的外来侵略,光害怕是没有用的,他们需要的是相互激励,鼓起勇气,挑战侵略者。3月28日,战争开始后的第四天,中午12时,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上人山人海,这里正举行一场独特的音乐会,其主题是“歌声鼓舞我们”。尽管空袭警报刚响过不久,人们还是从四面八方赶往这里,以他们的存在,抗议北约发动的非法战争。我在现场,直接感受了那动人的场面。人群里,有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也有情绪激昂的年轻人;有怀抱婴孩的母亲,也有因战争而失学的少年儿童。临时搭起的舞台上,一群年轻人正在歌唱,台下的人们举着标语,与之相应和。台上台下掀起一股股反战的声浪。歌星楚基奇在演唱《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首歌时,动情地说:“我把这首歌献给全世界反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人们!”于是广场上的人们齐相呼应,歌声响彻云霄。我看到许多人一边唱着歌,一边流着泪,其情其景,悲壮无比,催人泪下。此后,反战的歌声每天中午12时准时在广场上响起,人们以此方式愤怒谴责暴行,嘲弄北约。人群里的标语上醒目地用英文写着:“Sorry,Wearesinging!”(对不起,我们正在唱歌!)许多人的身上佩带着靶心标记,以示对北约的蔑视。这一方式迅速普及至全国各地,连遭受空袭最严重的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也举办这样的音乐会。当北约将桥梁视为其“合法”打击目标后,人们又将音乐会场移至各座大桥上,用自己的身躯作盾牌,保卫桥梁。一位桥梁建筑师说:“桥梁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而北约却要将其炸毁。桥是我建的,我不能让它被炸毁。”
  战争开始后,由中国大使馆文化处组织的“中国民族服饰展”仍按原计划继续在贝尔格莱德民俗博物馆展出,工作人员坚持天天上班,观众不断。我们应邀前往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艺术博物馆参加了一个画展的开幕式,展出的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三四十年代创作的素描作品。开幕式很简单,但还是来了七八十人。主办者告诉我们,现在是战争状态,他们只能因陋就简。他叹了口气说,但愿这场战争早些结束,让人们回到正常的生活里来。我看到,人们还是和以往一样专注倾听讲解,认真欣赏每一幅作品。战争开始之初,电视台的节目被打乱,各家电视台都以各自的方式适应着突然来临的战时状态。有的在随时发表最新战况之余,播放深沉的教堂音乐,为遇难同胞祈祷;有的播出二战题材的影片,揭露目前这场战争的实质。电影院继续放映,一些影院办起了精品回顾展,还有一些正在上映最新影片。音乐厅和剧院也经常组织演出,在贝尔格莱德的一次室内音乐会上,指挥家深情地说:“这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音乐会,因为它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而贝尔格莱德正遭受北约的野蛮轰炸。”作家们则拿起笔杆,揭露北约的真面目。他们组织论坛,在各地演讲,尽自己最大能力保家卫国。
  热爱生活的南斯拉夫人民,同样热爱着文化。在战争状态下,普通市民仍忘不了参加文化活动,文化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在艺术展室,你可以看到那些酷爱艺术的身影;在音乐厅里,人们聚精会神聆听优美的音乐,而外面不时有导弹爆炸;在广场桥头,人们用歌舞保卫着自己的国土;在空袭间隔,你可以在公园、河畔看到静静捧读的人们。北约可以摧毁桥梁、房屋,但无法摧垮南斯拉夫人民的文化意志,也无法改变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的挚爱。
  5月的贝尔格莱德,绿树茂密,芳草萋萋,本应是蝴蝶嬉戏的花丛,这时飘落的却是北约的传单。远处的一幢大楼正在升腾着股股黑烟,给人带来一种恐怖、一种灾难,似乎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上图为作者在反战音乐会现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