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钢材 为何一边限产 一边进口猛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4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钢材
  为何一边限产
  一边进口猛增
  封萌芳 赖悦喜
  今年年初,国家提出在1998年产钢1.1亿吨的基数上压缩10%(合1100万吨),采用限产措施调节供大于求的国内钢材市场。然而,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钢材进口却大幅增长,进口量35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1.4%。进口钢材主要来源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品种主要为热轧板、冷轧板、条杆、盘条、不锈钢板等。
  原因之一是国内现有的钢材生产品种、结构失衡,部分产品如冷轧板,尤其是1毫米以下的薄板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
  原因之二是国内钢材销售价格普遍比进口钢材高,如国产3毫米以下的冷轧板3100元/吨,2.5—3毫米的热轧板2300元/吨左右。而质量与我国相似、规格相同的俄罗斯冷轧板仅2700元/吨,热轧板1900元/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国家为削减国内钢材库存,不计成本,大量向中国低价销售钢材。
  大量钢材涌入中国市场,对已陷困境的钢铁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目前国内钢厂生产成本高于钢材出厂价,钢厂出厂价又高于市场成交价。如在广州市场上,1—2毫米的鞍钢产冷轧板仅3100元/吨,太钢、鞍钢2.5—3毫米的热轧板2300元/吨,比去年4月份的保本价下调近10%,仍无人问津。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实行国内限产和控制进口的措施,应将加工贸易钢材进口量也纳入总量控制,并使之落到实处;对于进口价格奇低的钢材实行反倾销调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