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图书典籍的兴废聚散,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侧影——藏书楼 逝去的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0
第12版(文化)
专栏:坐拥书城

  图书典籍的兴废聚散,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侧影——
  藏书楼 逝去的辉煌
  任继愈
  竭数载光阴,集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劳与智力,《中国藏书楼》问世了。作为本书的参与者,看到这一宏大项目的完成,不胜欣喜。
  中华民族的光辉的历史中就包涵着它的灿烂的文化。图书典籍的兴废聚散,不啻为中华文化发展的记录。藏书中心的变迁,藏书内容的不断丰富,藏书主人的更迭,都能反映出中华民族发祥、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本书按我国历史顺序,从古到今清理了一遍。从甲骨为载体的古老形式到印刷精美的雕印,从中央朝廷扩展到全国各地,从上层贵族专有扩展到民间私藏,从世袭保存发展到借阅流通,这一系列的变化记录着几千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前进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描述了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经历。文化典籍是人类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科学创造的记录。不同历史时期的典籍反映着不同社会历史的成就。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带来文化繁荣,典籍事业也随着兴旺。遇到政治混乱、民穷财尽,救死不暇,哪里谈得上典籍的库藏?东汉末年,董卓抢劫了洛阳,宫廷藏书遭到浩劫,大幅的帛书作为车辆的帷盖,小幅帛书改作装杂物的口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说明藏书与政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古代图书丰富浩繁,品种之多,门类之全,世界各国无与伦比。唐代以前,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竭尽个人精力,可以遍读群书。宋以后的学者,即使十分勤奋、皓首穷经,也读不完所有的书籍,因为书籍太多了。从事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如果不善于选择,即使勤学苦读,也会淹没在书海中,汗漫无归,无所收获。书籍增多,促进了学习方法,古人根据个人的条件和经验,提出“读书法”。书籍增多,保存和管理也要相应跟上,出现了图书分类法。适应书籍保存阅读,出现装帧法。这是藏书丰富以后,带来的新成果。
  未来的文化图书事业,不再是藏书楼,更多地借助于信息库。图书的载体,不限于竹帛简册,而以光电为主要手段。人们将看到数字图书馆呈现在人类面前,遍布于全世界,文化信息传播到天涯海角,文化图书信息输送千家万户。藏书楼的光荣历史、藏书楼的功绩将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中。
  (这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藏书楼》一书序言,本版有删节,标题为编辑所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