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风洞城”里新一代——记我军空气动力研究基地的青年科技群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风洞城”里新一代
  ——记我军空气动力研究基地的青年科技群体
  新华社记者 田兆运 新华社通讯员 廖仕雄 本报记者 郭嘉
  在解放军总装备部的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大批风华正茂的青年科技人才迅速成长,努力担当起科技强军的历史重任,成为一支引人瞩目的青年科技方阵。
  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它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的飞机、火箭、卫星等飞行器的研制具有直接影响,素有航空航天事业“先行官”的美誉。
  我国的空气动力研究事业起步于本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空气动力研究基地也像全国许多科研单位一样,被人才断层问题所困扰。就在这时,一批年轻的中华学子带着“振兴”与“超越”的使命,来到位于深山中空气动力风洞试验城。
  强烈的使命感在年轻的科技人员身上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使他们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羡的辉煌业绩。
  26岁的黄勇,参加工作不到4年,就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基地总体技术部研究员桂业伟博士刻苦攻关,解决了某新型航天飞行器三维烧蚀的技术难题,在国内国际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项重大课题荣获1998年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谢国栋、陈振华、王超棋等青年科技骨干在亚洲最大的2.4米跨音速风洞建设中,面对极其复杂的洞体结构,迎难而上,搞出了节点数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洞体的应力变情况,为风洞水压试验的一次性成功奠定了基础。
  目前,基地大中型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40岁以下的占78%,基地重要科研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84%以上是青年科技骨干。近两年基地获得的18项部委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中,青年科技人员主持承担的就多达14项。1991年以来,基地所获得的174项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中,青年科技干部承担的课题达73%以上。
  不畏艰难大胆创新
  非定常湍流研究是20世纪空气动力学的世界性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如何建立模型与提高气动计算精度,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的湍流专家。1994年,基地青年博士金钢打破国内外传统的零方程代数模型和两方程模型方法,大胆提出了一种湍流模型新方法。其研究论文发表后,在世界湍流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所创立的这一新模型被世界湍流专家们称之为“金模式”。
  雷诺数是风洞试验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反映风洞试验模拟飞行器真实飞行状态能力。为提高这一数值,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大都是采用液氮制冷的方式来建造低温风洞。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年轻的副研究员廖达雄,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历经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新型空气低温跨声速原理风洞,使风洞试验的雷诺数基本能够满足飞行器研制设计的试验需求。
  在空气动力研究的洞壁干扰修正技术、智能化坐标移测架定向流场诊断技术、推力矢量技术、自由翻滚动导数试验技术、红外测温技术等各个技术研究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在1996年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青年工程师唐伟的《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气动布局优化》论文引起轰动,他被评为该届宇航联为3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特设的“拿波利特诺”奖。
  青年方阵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提高了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地位,为我国研制更加先进的飞行器和新型号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风洞城”的新一代,继承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基地的大部分单位分布在条件艰苦的山沟里。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可能会为它秀丽的景色赞叹不已,然而,只有常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知道其中艰辛。在偏僻的大山深处,做风洞试验时,风洞里的噪声高达120分贝,有的风洞里热得像蒸笼,有的风洞又冷得像冰窖,任务紧张的时候,他们要三班倒,许多人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
  向往热闹和繁华是青年人的天性,可是,在这偏远的山沟里面,寂寞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们。在本该享受浪漫爱情的青春岁月里,许多青年人还不曾有过恋爱的经历。有些课题的研制周期长达十几二十几年,科技人员戏称这类课题为“胡子工程”,往往既出不了成果,又出不了名。
  当社会上一些人为追求金钱和名利不择手段,绞尽脑汁的时候,基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却以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
  青年博士李明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丹麦参加一项国际课题的科研攻关。访问即将结束时,对方许以月薪数千美元等多项优厚待遇,并提出只要李明水愿意,可以为他办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居留签证。李明水谢绝对方的挽留,毅然按期回国。
  去年底,留美硕士研究生周为群,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面对“绿卡”的诱惑,他在写给单位的信中这样写道:“沉醉于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渺小的,国家给了我留学深造的机会,我当倾力回报。”他如期回国了。
  类似李明水、周为群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张亮亮、谢斌、刘伟等先后数次被国内几家大公司以解决户口、住房和职务为条件,并许以年薪10万元相聘,都被他们婉言相拒。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科技强军号角的奏响,“风洞城”的青年人叫响了跨世纪的口号:做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脊梁,做挑战新世纪的雄鹰。这支跨世纪征途上的青年方阵,迈开了更加坚实的步伐。(题图由古洋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