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北约陷困境 西欧起纷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5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北约陷困境 西欧起纷争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在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轰炸持续两个月之际,世界舆论几乎一致认为,北约的空袭战略实际已经宣告失败。与此同时,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步伐正在加快,来自西欧的和平方案一个接一个出台,出席波恩会议的八国在加紧草拟联合国决议。而在北约内部明显出现裂痕,英国要求派遣地面部队,美国犹疑不决,德国则和意大利努力就暂停空袭的条件提出方案。所有这些表明,科索沃危机正处在转折点上。
  美国对科索沃的政策既犯了政治战略错误,又犯了军事战略错误。政治战略方面没有一项关于巴尔干和科索沃前途的总体方案;军事战略上过分相信空袭能解决一切。刚刚卸任的北约军委会主席瑙曼早就指出,在军事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单凭空袭赢得一场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为避免自身伤亡,飞机也不敢低于4500米的飞行高度,美国派出了24架“阿帕奇”战斗直升机,但始终不敢投入战争。后来,干脆采取“找不到针,就把草垛烧光”的狂轰滥炸手段。此间评论家说,米洛舍维奇拒不屈服,正是因为他看透了美国的虚弱之处,从而迫使北约把空袭战变成一场消耗战,打破了北约速胜的期望。无法速胜,北约的盟国之间就难免产生意见分歧。事实上,虽然欧洲盟国至今保持了对联盟的“忠诚”,但是实际上各自处境不同,参战意图不同,立场也就存在不少差异。
  在北约欧洲成员中英国立场最为强硬,布莱尔是唯一鼓吹出动地面部队的“孤独的鹰”。不久前,布莱尔批准了英国国防部的例行计划书,其中包括在严重情况下动员本土后备军两万人的计划,这是英国从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动员计划。5月17日至18日,布莱尔访问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在索非亚大学讲话时,他咄咄逼人地把北约的目标概括为三句话:“他(米洛舍维奇)的军队要出去,我们的军队要进去,难民要回去!”他在访问阿尔巴尼亚难民营时毫不含糊地声称,如果有必要,北约将使用一切手段。外交大臣库克随后访问美国,游说从国务卿直到国会领袖各位政要。据报道,英国驻美外交官甚至接到指示,要从克林顿的外交政策威信和戈尔副总统竞选下届总统的前景等内政方面入手,说服美国对南斯拉夫采取强硬到底的态度。
  英国的强硬有若干原因。其一是内部麻烦较少。工党在议会拥有的议席比反对党多出177席,比北约任何一个盟国的政府地位都更为牢固。其二,如果从最初的强硬立场后退,则等于向公众承认工党外交政策的失败,这对布莱尔和工党的威信将造成严重损害。
  对于布莱尔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借科索沃战争,扩大“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的国际影响和夺回因欧洲经货联盟生效而丧失的英国在欧洲外交政策方面的领导作用。观察家们一致认为,布莱尔要创造一种“道义国际主义”的“新的世界精神”,“一种大号的新工党方案”。4月22日他在美国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在国际关系中要更高地举起“人权”旗帜。他声称,将来国家集团和一些国家的联合体应该自动拥有干预侵犯人权的国家的权利。
  同英国的强硬形成对照的是意大利和德国的踟蹰。意大利的反战情绪极为强烈。绿党、共产党和左翼民主党的左翼都明确表示反对出动地面部队。执政联盟中的120个众议员和50个参议员发表声明,要求北约停止空袭。意议会5月18日通过了一项执政党派提出的议案,建议政府为有限期的停止空袭而努力。舆论界认为,达莱马总理近来的两次和平计划主要着眼于稳住联合政府的阵脚。5月20日他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提出的第二个和平计划建议说,只要一项联合国决议的草案诞生,北约就可以单方面停止空袭72小时。十分引人注目的是,他甚至不把南斯拉夫撤军作为停止空袭的先决条件。(上)
  (本报波恩5月22日电 )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