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一条重要的工作原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5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一条重要的工作原则
  浩茫
  在领导工作中,人们不难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不少领导干部每天都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总是日计有余,岁计不足,一年甚至几年下来,其计划中的工作目标大多还停留在蓝图之中。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地处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相互关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任何领导者只有在某些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另一些方面有所作为;同样,要想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就应当在另一些方面有所不为。我国古代的老子崇尚“无为而治”;而荀子则提倡“有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老子和荀子的观点互为补充,正好揭示了“无为”与“有为”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是亿万群众参与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领导者,面对着不同层次的复杂矛盾,实际工作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好各项工作,就必须谙于谋划全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或防止四面出击、八方应付这一被动局面的出现。对此,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过。在谈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他指出:“要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尽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在谈到实现国民经济合理化布局时,他又指出:“国民经济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行业布局上有进有退。”从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条科学的指导原则,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准则。
  “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它要求领导者要管好该管的事,放开该放活的事。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作系统的辩证的分析,理出工作的关键环节,从而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而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辩证的认识过程。毛泽东同志对“主动权”所作的这一解释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系统、辩证的矛盾分析过程,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思路和办法,在抓主要矛盾、做中心工作方面有所动作、有所突破,而在解决非主要矛盾、做一般性工作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取得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效果。
  “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重要的工作原则,还要求领导者集中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往往表现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列宁曾经把政治生活比作由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无穷无尽的链条。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住抓好整个工作链条中的中心环节,一以贯之地围绕这一中心环节有效地开展工作,排除其他种种阻力和干扰,努力完成已经确定的“有所为”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抓好中心工作来带动其他工作。当然,集中力量抓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各项工作可以不管不顾,而应该像“弹钢琴”一样,让十个指头全都动起来,把“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由于伴随着事物矛盾运动的不断变化,“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的界限也是相对的。因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领导工作中注意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的转化过程,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适时调整工作重心,使本来“有所不为”的事情变成“有所为”的事情,从而不断打开领导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项工作原则,同时还是一种领导艺术,运用之妙,存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中。只要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就一定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大有作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