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张茂霖:犹记昭君边关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5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张茂霖:犹记昭君边关情
  本报记者 刘亮明
  41岁的张茂霖满脸憨厚,说起话来诚恳而快。见面几乎不谈别的,始终不离有关昭君的历史话题。他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工程承包公司经理,在当地小有名气。因此,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觉得他“古怪”。
  张茂霖从15岁开始学习中医,一学就是10多年。其间有位老师傅叫赵子清,这位百余岁的老人多次对他说:昭君作为两千年前的一位弱女子,能义无反顾出塞和亲,避免了战乱造成生灵涂炭,而且她的精神绵延不断,始终对民族团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弘扬昭君精神,为民族团结国家兴盛尽力。
  张茂霖把老师傅的嘱咐铭刻在心。他几乎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对昭君的研究上。他苦于没钱,许多事无力去做。1992年,他毅然下海组建了呼和浩特市建筑承包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每年可创利数十万元。
  去年,张茂霖提出,要铸造昭君铜像并立于昭君坟等名胜园林内,供人瞻仰缅怀。他认定这是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这些年来,张茂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大多用在了对昭君墓、大召、席里图召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文化名胜的完善上。去年以来,他多方奔走,请名家精心绘制昭君图像,并为各文化名胜园林制作了17尊昭君铜像,同时,征集到了呼和浩特书画家们赞颂昭君和亲、赞颂民族团结的大量书画作品。
  “这两年,我投在有关昭君研究上的钱超过60万元。除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资金,几乎都拿出来了。我心甘情愿,因为我做的是于国家民族人民有利的事。”张茂霖的执著和诚恳令人感动。
  眼下,张茂霖正忙着两件事:制作3尊昭君铜像,并配以一系列艺术品,赠送昭君故乡,分别置放于武汉、平山县和秭归,同时,准备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有关昭君的系列丛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